动机 Flashcards

1
Q

动机概述(高频考点)

(一)动机的含义

A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动机概述(高频考点)

(二)动机的功能

A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功能

1.激活功能(能量):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

2.指向功能(目标):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转向活动状态。一般认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动机不一样,个体活动的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3.维持功能(行为):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动机的维持功能是由个体的活动与他所预期的目标的一致程度来决定的。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预期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预期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消失。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高频考点)

A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

1.需要的等级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1) 生理的需要:维持人的正常生活条件的需要,如人对食、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的。
(2) 安全的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3)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参加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的需要。
(4) 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
2. 需要等级之间的关系
(1) 这五种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2) 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3) 在高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会出现。人类的进化以及个体的发展中,低级需要出现较早,而高级需要出现较晚。
(4) 低级需要为前四种需要,他们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叫缺失需要。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将出现直接的生命危机
(5) 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需的,但是高级需要与人的健康成长紧密联系,高级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因此,高级需要也叫生长需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三、动机与工作效率(高频考点)

A

【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耶克斯一道德森定律】

耶克斯一道德森定律可以用来解释动机和工作效率的关系,该定律主要的观点如下:

  1.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2.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反之,在难度较小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

任务的完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四、动机的种类

A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长远的概括动机和暂时的具体动机

分类标准+具体含义

(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P380(第五版P343)

根据动机的性质,人的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又称基本动机,它是为了维持生命所必需满足的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如饥、渴、缺氧、疼痛、母性、性欲等。

2.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人有权力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等,因而产生了相应的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和学习动机等。

(1)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当兴趣不是指向认识的对象,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这种动机叫爱好。兴趣的品质有:兴趣的广度、兴趣的中心、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效能。

(2)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3)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4)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交往需要表现为每个人都愿意归属于某个团体,喜欢与人来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5)学习动机: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主要内容有: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成就归因

(二)长远的概括动机和暂时的具体动机(补充)

根据动机影响的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的长短,将动机分为长远的概括动机和暂时的具体动机。

  1. 长远的概括动机来自个体对行为意义的深刻认识,持续作用时间长,比较稳定,影响范围广泛
  2. 暂时的具体动机由个体活动本身的兴趣引起,持续作用时间短,经常受到个人情绪的影响,不太稳定。

(三)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补充)

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可以把动机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1. 高尚动机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动机,能持久地调动人的行为的积极性,促使其为社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 低级动机是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动机,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的利益

(四)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补充)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1. 主导动机是指在一段时期或一种活动中,个体总有一种或一些动机处于主导地位并起决定作用
  2. 辅助动机是其他动机处于从属地位,起加强主导动机以及坚持主导动机所指引方向的作用

(五)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补充)

  1. 意识动机是指行为者知道促使自己行为活动的原因,以及能够满足其需要的目标的动机。
  2. 潜意识动机是指个体虽然有行为活动,但不知道行为产生的原因的动机。

(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补充)

根据动机产生过程中需要和诱因作用的权重不同,可以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因对活动或工作过程感到满足而加强其继续这种活动或工作的内在动力,是在没有任何外部奖赏的情况下产生的
  2. 外在动机是指影响或控制个体行为的外在因素或力量不是从对行为活动或工作本身的满足中产生,而是由行为活动或工作中的奖赏引起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五、动机理论(高频考点)

A

(一)动机的早期理论

1.本能论

(1)理论观点

本能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决定的。

①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

②麦独孤: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形成的。

③洛伦茨:本能是由遗传决定的、受特异能量驱动的物种特有的固定动作模式;个体的经验可以转化为本能行为,行为是本能与学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④弗洛伊德: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动力是由人类生来固有的本能驱力决定的,这种本能驱力使人类产生一种紧张状态,驱使人采取行动,并通过消除紧张来获得满足。精神分析理论还认为,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是生的本能与死亡本能,它们是人类行为的两种基本动力

(2)理论评价

本能论不能确切解释行为的原因,对行为有循环论证的现象,本能论过分强调固定的先天的行为机制,而人类的许多行为可以更好地由学习解释。跨文化的研究也表明,许多曾被认为是普遍代表“人类天性”的行为模式实际上是可变的它们反映着独特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

2.驱力理论

(1)理论观点

①武德沃斯:提出了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以代替本能概念所谓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②赫尔: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他假定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之后他又提出,人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来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他强调经验和学习在驱力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学习对机体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驱力给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赫尔认为,有些驱力来自内部刺激,不需要习得,称为原始驱力;有些驱力来自外部刺激,是通过学习得到的,称为获得性驱力。赫尔认为,驱力(D)、习惯强度(H)上共同决定了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P=D*H。

(2)理论评价

行为是从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中习得的观点得到了行为主义的赞同,但忽视了外在情境的作用,不能解释一些行为,如通宵达旦地工作、节食行为、急中生智等,在这些行为中,人的驱力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

3.唤醒理论提出了三个原理:

赫布和柏林等人提出的唤醒理论认为,人们总是处在唤醒状态,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对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讲,个体偏好中等强度的刺激水平,因为它能引起最佳的唤醒水平,而对于过低或过高的刺激,个体是不喜欢的。

(1) 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和偏好之间的关系是一条倒U形曲线。
(2) 简化原理:重复进行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低。
(3) 个人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研究表明,富有经验的个体偏好于复杂的刺激。经验也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组织刺激。

4.诱因理论

诱因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吸引力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个体回避的刺激物(如痛苦、贫困、失败等)称为消极诱因。赫尔在驱力理论的基础上,接受了诱因这一变量把它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他修改了自己的公式,在其中增加了诱因(K):P=D*H*K

(二)动机的认知理论P394(第五版P355)

个体对来自外界信息的加工,在头脑里形成了各种观念,这些观念在刺激和行为间起着中介的作用,它能引起行为,也能改变行为,因而,认知具有动机的功能

1.期待价值理论

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

托尔曼将期待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S1-S2)或反应和刺激的联系(S1-R-S2)。期待是重要的,它能帮助个体获得目标。

2.动机的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

(1)海德的归因理论

海德指出,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一般来说,人们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个体本身的因素,如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外部原因是指环境因素,如任务难度、外部的奖励与惩罚、运气等。

(2)韦纳的归因理论

韦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个体对自己行为及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个体解释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

①归因的维度有三种:控制点(内外源)、稳定性、可控性能力,任务难度是稳定因素,努力运气等是不稳定因素。若将成就行为归于不稳定因素,人们会预期结果与上一次不一致反之则预期与上一次一致。

②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响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稳定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可控性影响个体今后努力的行为。

③将失败归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会产生习得性无助。韦纳总是强调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维度。

(3)罗特的归因理论(补充)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认为,控制点是关于影响自己行为和结果的力量位置的看法。依据控制点把人分为内控和外控两类。内控型的人认为成败是由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则认为成败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内控型的人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

3.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由德西提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内在的动机。自我决定是人的一种选择能力。人们行为的决定因素是自我决定,而不是强化序列、驱力或其他任何力量。自我决定理论将人类行为区分为自我决定行为和非自我决定行为。自我决定行为基于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其特点是设计和选择行为,这种行为在于满足人的需要。而非自我决定行为没有真正的选择它受外在刺激的控制,因而是无动机的。

4.自我功效论

班杜拉的自我功效论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

班杜拉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两种。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或强化)。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和完成某一项活动,属于高自我效能感,否则就是低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班杜拉强调自我效能感是成就活动的一个重要维度。

获得自我效能感的四种途径:(1)个体经验(直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说服

(4)情绪唤起。

5.成就目标理论

尼科尔斯和德韦克等人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领域。成就目标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掌握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了上述目标就是成功;

另一种是成绩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认为只有赢了才算成功

研究发现,不同的成就目标对应着不同的动机和行为模式。具有掌握目标的个体,往往会采取主动、积极的行为,如选择适当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使用深层的加工策略等;而具有成绩目标的个体,往往有较高的焦虑水平,有时不敢接受挑战性的任务,遇到困难有时容易退缩。

(三)逆转理论

阿普特尔等人提出了逆转理论,认为人们的心理需要是对立的,概括起来有四对相反的元状态,

即:目的一超越目的、顺从一逆反、控制一同情、自我中心一他人取向,进而有不同的动机模式。

每对动机状态都是按相反方向对应排列的,在当前任务中每对动机的两种状态中只有一种能够被激活。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六、冲突(补充)(高频考点)

A

(一)冲突的含义

冲突是指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引起了意志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或动机斗争

(二)冲突的分类

人的意志行动通常表现为接近或回避某一目标。根据意志行动的这一特点,可以把冲突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1.接近一接近型冲突(双趋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通常出现接近-接近型冲突。

2.回避一回避型冲突(双避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他们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就产生回避一回避型冲突。

3.接近一回避型冲突(趋避冲突):是在同一物体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接近的同时,又故意回避它从而引起内心的冲突的情况下产生的。

4.多重接近一回避型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接近一回避型冲突,常常出现一种更复杂的形式,即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七、意志的品质

A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比一般动机更具有选择性和坚持性,可以看成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动机。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动。

人的意志力的强弱是不同的。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就是人的意志品质。

1.独立性:是指一个人不屈服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而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独立性不同于武断,武断表现为置周围人们的意见于不顾,而一意孤行。受暗示性与独立性相反,是一种不好的意志品质受暗示性表现为一个人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

2.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这些决定。果断与草率不同。果断性能导致行动成功,而草率是以行动的冲动性、鲁莽为特征,往往导致行动失败。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

3.坚定性:也叫顽强性,它表现为长时间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意志坚定性的表现。坚定性不同于执拗。后者以行动的盲目性为特征。

4.自制力:是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与自制力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懦弱。前者不能约束自己的行动,后者在行动时畏缩不前、惊慌失措。这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