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Flashcards
(44 cards)
*分寸為尺,分尺為寸2
从腕横纹至肘横纹处,此部分长度(c)減去「寸内」部的长度(a)即为”尺内”部的长度(b),从另一方面看,(c)减去”尺内”部的长度(b)即为”寸内”部的长度(a)。(即c=a+b,c-a=b,c-b=a)
*寸口脈平8
寸口脉平有两种解释:
①寸口特指寸部脉,谓寸脉如平人,无明显病态变化,但尺脉有显著病态变化(如无脉)
②寸口指寸口脉,包括寸、关、尺三部,其脉浮取(轻按)无明显的异常变化,但重按(沉取)则脉象不显,即轻取有脉,重按无脉。
*至脈以下上,損脈從上下14
「上、下」有二解。
①指病位高低,按五脏上、下部位及阴阳属性,由上而下的次序是肺、心、肝、肾
②作动词用,指病变出现的先后,病由肺开始而发展至肝肾,为「从上下」,病由肾开始而发展至心肺,为「从下上」。
*部有四經18
「部」指寸、关、尺三部。「经」,经脉。十二经脉分别配属左右寸、关、尺,每部配属二经,但每一经有左右对称之二脉,故称部有四经。
*溶溶不能自收持29
「溶溶」,倦怠乏力的样子。全句义为:全身疲乏,动作无力而不能自主把持。
*原氣36
亦称”元气”,包括元阴、元阳之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赖后天荣养而滋长,是脏腑器官组织生命活力的泉源。故称”原气”。
*強力入水49
强力,力不胜任而勉强用力过度,如房事过度,或负持重物过重、过久等。强力入水,指勉强用力过度而入水沐浴或受雨湿淋渍。勉强用力过度则肾气浮动,此时易为水湿所伤(中湿)。
*能知迎隨72
迎,即逆;随,即顺。迎随为针刺补泻手法,针尖逆经气运行方向进针者为迎,针尖顺经气运行方向进针者为随。迎为泻法,随为补法。
*當補之時,從衛取氣76
卫,卫分,指表浅部位;取,取得,收取;气,泛指经气。针刺时初始浅刺卫分,得气后再推向深处,以收取流散的经气,是为补法
*牢濡之意79
牢,紧实;濡,虚软。针刺得气时,气来凝聚,针下有紧实之感,为「牢」;经气散去时,针下有虚软之感,为「濡」。
*生氣之源8
「原」为本原、根源。「生气」即维系生命活动之气。生气由「肾间动气」所化生,故”生气之原”即指肾间动气。
*奇經八脈「不拘於經」27
奇經八脈不受十二正經所約束
*三焦為元氣之別使66
三焦是將元氣運行到全身的特別使者
*正經自病49
《难经经释》:「正经,本经也。」正经,即十二经脉,与奇经相对而言。由于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本难「正经」特指五阴经各经及其所属的相应脏腑。自病:指病邪伤及某脏,某脏直接发病,并非由它脏受病后传变而来者。
*秋冬必致一陽70
致,同「至」。一,立刻达到;阴、阳,指针刺的深浅部位,深部为阴,浅部为阳。即春夏针刺需直达深部,秋冬针刺需直取浅部。
*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4
说明呼吸活动与五脏的关系,呼吸虽然是肺的功能,但必须五脏协调配合。从气机来说,呼气由心、肺二脏调节,吸气由肝、肾二脏来调节,因为,心肺在上焦,属阳肝肾在下焦,属阴。
*脈有三部,部有四經18
「部」指寸、关、尺三部。「经」,经脉。十二经脉分别配属左右寸、关、尺,每部配属二经,但每一经有左右对称之二脉,故称部有四经。
*虛邪、賊邪50
从后来者为虚邪:按五行相生关系,「后」指生我者,故「从后来者」指从生我(我之母)之脏传来之病邪。「母能令子虚」,故称「从后来者为虚邪」。
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所不胜」指我所不胜,即克我者,从克我之脏传来之病邪,对我贼害较,故称其为「贼邪」。
*七傳者死53
七传者死:「七传」当是「次传」之误,《说文·欠部》:「次读如漆。」又漆亦假作七,故古「七」、「次」相通。次传,即按相克次序依次相传,传其所克之脏。如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心传肺、肺传肝。
*伏粱56
病名,五积之一,为心之积。因其大如臂,伏于上腹部,好像房梁一样,故而得名。
*寸口1
寸口指寸口部,又稱「氣口」、「脈口」,為手太陰經之動脈
*浮之損小,沉之實大6
「浮」与「沉」相对,指切脉时指按之轻重,即「浮取」和「沉取」。「损小」与「实大」相对,指脉象细小无力,或实大有力。
*損、至14
损在十四难有二义:①减损、减少,指脉搏次数较正常减少,即后世称为「迟脉」者。
②虚损,证候之一,指五脏精气血虚损不足,「治损之法」即治损证的方法。
「至」意为「极、过度」,指脉搏次数较正常增多,即后世所称「数脉」、「疾脉」者。
*三部九候16
「三部」指寸口脉寸、关、尺三部。「九候」指每部有浮、中、沉三候,共九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