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人格 Flashcards

1
Q

人格的含义

A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由许多成分构成,其中主要的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人格的特征

A

(1)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等先天和后天的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活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这就构成了人格的独特性。
但是,在同一时代、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也会形成一些相同的人格特点,这是人格的共同性。人格的共同性和独特性之间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又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2)稳定性
由各种心理特性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但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和一个人的发育和成熟,其人格特点也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3)统合性
构成人格的各种心理特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内部的一致性,并受意识调控。人格各种特性的和谐统一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4)功能性
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他的行为总会打上人格的烙印。同时,外界的刺激只有通过他的人格中介才起作用。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人格的结构

A

1、性格
性格是指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表现为一个人的品行道德和行为风格。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是人格的核心。
2、气质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就是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性情。气质主要是由神经活动的特点决定的,因而是先天的、稳定的。但也不是不可改变的,环境条件和重大生活事件都有可能对气质带来影响,只是这种改变比较难而且改变的幅度也不会太大。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也不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但能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气质影响一个人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对环境的适应和心理健康。
3、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认知风格与认知能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1)能力是指成就水平,风格是指偏爱方式。
(2)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达到的最高行为,风格是指人们的典型行为。
(3)能力是指一种单极变量,有高低好坏之分。风格是指一种双极或多极变量,无高低好坏之分。
4、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奥尔波特的人格的特质理论

A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指同一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是指个体所独具的特质,它代表着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个人特质按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可以分为三种:
(1)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s
首要特质是指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心理特质。它影响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例如,林黛玉的首要特质是多愁善感。
(2)中心特质central traits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每个人有5-10中中心特质。它影响的是人的一类行为而不是全部行为,能够代表一个人的主要行为倾向的特质。例如,林黛玉的中心特质有清高、率直、聪慧、内向、孤僻、抑郁等。
(3)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s
次要特质只在特殊场合下才表现出来的、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这些特质除了亲近他的人,其他人很少知道。例如,一个人在外面很粗鲁,在自己家人面前却很顺从。这种顺从就是他的次要特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A

卡特尔所提出的人格特质模型分为四个层次: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这个层面与奥尔波特的观点一致。
(1)个别特质是个人所独具的特质,它代表了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
(2)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1)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够观察到的特质。
(2)根源特质是指相互联系且以相同的原因为基础的行为根源的特质。
(3)根源特质是表面特质的原因,又通过表面特质表现出来。每一种表面特质来自于一种或几种根源特质,而一个根源特质也可以影响多个表面特质。每一个人所具有的根源特质是相同的,但在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不同。
(4)根源特质和表面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特质,也可能是共同特质。它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卡特尔提出有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据此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现在广为使用。
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1)体质特质是指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的特质,如兴奋性、情绪稳定性等。
(2)环境特质是指由后天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特质,如焦虑、有恒性等。
卡特尔提出了“多重抽象变异分析”(MAVA)用以确定各种特质中环境和遗传分别的影响程度。
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模型最下层是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他们同是受环境和遗传的影响。
(1)动力特质是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
(2)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差异的特质。包括流体智力、晶体智力等。
(3)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和强度的特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大五人格理论

A

塔佩斯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人格特征变量进行了再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后来许多学者进一步验证了“五种特质”的模型,形成了著名的“大五因素模型”,这五个因素是:
(1)开放性openness,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创造、求异、智能等特质
(2)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具有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克制等特质
(3)外倾型extraversion,具有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4)宜人性agreeableness,具有信任、利他、依从、直率、谦逊、移情等特征
(5)神经质neuroticism,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这五个因素的首字母组成了OCEAN,代表了“人格的海洋”。麦克雷和可斯塔编制了《大五人格因素的测定表》(NEO-PI-R)。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七因素模型

A

特里根在五因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选词原则,根据因素分析法得到了七因素模型。它包括:正情绪性、负情绪性、正效价、负效价、可靠性、宜人性和因袭性。《人格特征量表》(IPC)是大七人格模型的有效测量工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人格的类型理论——单一类型理论

A

弗兰克.法利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具有某种特殊的人格特征来确定的。他提出的T型人格是单一类型理论的代表。T型人格是指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质。又分为T+型和T-型。T+型人格是冒险行为指向积极健康的方面,T-型人格是冒险行为朝向破坏性质。T+型人格又分为体格型T+和智力型T+,前者指向新奇刺激的身体运动,后者指向科学探索等智力活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人格的类型理论——对立类型理论——A-B型人格

A

人格的对立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特质的两个相反方向。

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型人格。近年来,人们在研究人格和工作压力的关系时,常使用这种人格类型。
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敌意、竞争、性情急躁、富于上进心、有苦干精神、过分的时间紧迫感、外向、言行举止敏捷、社会适应性差等。
B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缺乏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对工作和生活的满意感强、比较享受生活的行为方式、心情温和、举止稳当。
有研究表明,相较于B型人格,具有A型人格的人更容易得冠心病,他们容易对应急事件产生过度反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人格的类型理论——对立类型理论——内-外倾型人格

A

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倾人格类型学说。荣格认为,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倾型人格;而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时,就是内倾型人格。在荣格看来,人和人都具有内倾和外倾这两种特征,但其中一种可能占优势,因而可以确定一个人是外倾还是内倾。
外倾型人格的人多关心外部事物、活泼开朗、情感外露、善交际、独立、果断、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内倾型人格的人,其心理活动常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好沉思、谨慎、多虑、爱独处、交际面窄、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思维、感情、感觉、直觉这四种功能。综合上述两种心理倾向可以构成八种人格类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感情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感情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人格的整合理论

A
德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是整合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人格结构的四层次模型,包括:
(1)类型水平(一般因子):最上层,由特质组成。
(2)特质反应水平(群因子):由习惯反应形成
(3)习惯反应水平(特殊因子):由反复进行的日常反应形成
(4)特殊反应水平(误差因子):日常观察到的反应。
艾森克起初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内外倾和神经质,其中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和不稳定,与体液说的对应关系:
(1)外倾+情绪不稳定——胆汁质
(2)外倾+情绪稳定——多血质
(3)内倾+情绪稳定——黏液质
(4)内倾+情绪不稳定——抑郁质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理论将人格的类型理论和特质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人格的特质理论——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

A
艾森克根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
(1)内外倾(E):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
(2)神经质(P):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
(3)精神质(Q):表现为孤独、冷酷、敌意、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艾森克根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在人格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个人格问卷也是当前广泛应用的人格测验量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A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
本我位于人格的最底层,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和欲望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他要求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
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而来,位于人格的中间层,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节的作用。它遵循现实原则,既要尽量满足本我的的要求,又受制于超我的约束。
(3)超我
超我位于个人结构的最高层次,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它遵循道德原则,起着抑制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以及追求完美境界的作用。

人格结构中的这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行其责。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健康的状况;但三者发生冲突、无法解决时,会导致心理疾病。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人格的发展就是心理性欲发展。人格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俄狄浦斯情结)、潜伏期(6-11岁)和生殖期(青少年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A

埃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是更强调“自我”的作用,认为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他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都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A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有以下几个概念:
(1)自卑感和追求优越
阿德勒认为人生而具有自卑感。追求优越是统一人格的核心和总目标。
(2)生活风格和创造性自我
生活风格和创造性自我是个体定型化的行为模式。生活风格是个体追求优越的独特方式,生活风格在童年早期逐渐形成。创造性自我是人格塑造中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
(3)社会兴趣
社会兴趣是人类和谐生活、友好相处和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生活的需要,是个体形成关心社会、公共意识的精神标志。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A

荣格认为人格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结构,又是一个层次分明、相互左右的结构,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组成。
(1)意识是人格中唯一能被个体知觉的部分。意识与个性化同步,在个性化的过程中产生出的新元素是“自我”。
(2)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面,包括那些被个体遗忘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个体潜意识的内容是“情结”。
(3)集体潜意识是遗传的,为集体所有,是反映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演化的精神产物,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

17
Q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自我防御机制

A

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应对各种紧张性刺激,防止或减轻焦虑的潜意识交流。
(1)焦虑分为客观焦虑、道德焦虑、神经症焦虑。
(2)自我防御机制有三个特点:
一是自我防御机制同样可以作用于其他心理冲突与挫折。
二是自我防御机制往往具有伪装、歪曲事实的特点,其作用是保护自我,防止由焦虑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在防治心理疾病中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没有道德上的欺骗含义。
三是它的运作方式是潜意识的。
(3)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压抑、投射、合理化、否认、转移、反向形式、认同、退行、补偿、曲解等。

18
Q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A

人本主义与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成为自我实现。
在心理学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既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可以将其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秉性;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了人的内在天性;定义为个体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

19
Q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A

该理论受到新精神分析论、场论及现象论的影响,特别强调“人”本身与其主观经验的重要性。因此自我论又称为“人本论”。
罗杰斯认为,婴儿期儿童便能将经验的一方面与其他方面区分出来,从而产生自我。随着儿童与外界进行更为广泛的相互作用,儿童开始形成“他是谁”和“他可能是谁”的表象,即自我观念。
儿童感知其他人对自己的行为和作出的反应,继而发展了一种自我表象的连贯模式。在罗杰斯看来,自我的发展及是否能形成健康的自我,取决于儿童在婴儿期所获得的爱抚。在自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儿童需要爱的哺育,罗杰斯把这种需要称为“积极性尊重”。
他指出每个人都具有积极尊重的需要,每个婴儿都被驱使着去寻找积极尊重需要的满足。只有那种能获得爱抚,能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能深得别人赞扬的儿童,才能得到这种积极尊重需要的满足。儿童能否养成一种健康的人格,完全取决于这种积极尊重的需要是否能得到充分满足。
有机体的一切经验都是把现实趋向作为参照系来进行评估的。罗杰斯称这种对个人经验的评估方法为“机体估价过程”。那些同现实趋向相一致的体验是令人满足的,因此使个体产生对它们的接近和保持。那些同现实趋向相矛盾的体验是令人不快的,因此引起个体的回避或消除。所以,机体估价过程产生一种使有机体有可能把经验和自我实现相协调的反馈系统。
在罗杰斯看来,健全的人就像一个婴儿,因为他是按照自己的机体估价过程而不是价值条件来生活的,这种忠实于自我的生活是完善的生活。它标志着一个纯洁的自我和真正的善。幸福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所有生物需要都得到了满足,如财产和社会地位等。幸福来自现实趋向中的积极参与,体现在持续的奋斗之中。需要注意的是,罗杰斯强调的是现实趋向而不是现实状态。
罗杰斯认为,健康的人格包括五种特征:开放的经验、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的自我尊重、人际关系和睦相处。

20
Q

气质的理论——体液说

A

古希腊哲学家、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身上有四种体液,即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和黏液。这四种体液所占的比例不同,形成了四种不同的人。黄胆汁占优势的就是胆汁质的;黑胆汁占优势的就是抑郁质的;血液占优势的就是多血质的;黏液占优势的就是黏液质的。
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了气质的概念,并沿用了希波克拉底所提出的四种类型。
(1)胆汁质
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恢复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这种人的弱点是遇事常欠考虑,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2)多血质
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际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这种人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3)黏液质
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力高、内刚外柔、交往适度、交情深厚。这种人的弱点是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4)抑郁质
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这种人的弱点是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21
Q

气质的生理基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A
巴甫洛夫认为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心理和行为的表现。
高级神经过程及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强度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的标志。平衡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的力量。灵活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化的速度。
不同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对应不同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类型。
强、不平衡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对应不可遏制型、胆汁质;
强、平衡、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对应活泼型、多血质;
强、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对应安静型、黏液质;
弱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对应抑制型、抑郁质。
22
Q

性格的特征

A

人的性格是由各种特征构成的,是一个完整且有序的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的性格特征,即他对社会、集体、工作、劳动,以及他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因此,性格具有很明显的社会评价的意义。热爱社会和集体就是好,仇视社会、不关心集体就是不好。大公无私就是高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就是卑劣。当然有好坏之分。
(2)性格的意志特征
按照意志的四个品质对一个人的意志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一个人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表现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情绪的稳定性,以及能否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上。
(4)性格的理智特征
一个人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例如,是独立性的还是依存性的;是富于想象的还是比较求实的;是善于综合的还是乐于分析的;在思维活动中是深思熟虑、看问题比较全面的,还是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的。

23
Q

性格的类型——依据社会活动方式即价值观分类

A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依据人类社会文化的六种形态,将人划分为六种性格类型: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力型、社会型、宗教型。不同的性格类型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成分。
(1)经济型
这种人注重实效,其生活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获得财富。如:实业家。
(2)理论型
这种人表现出探究世界的兴趣,客观而冷静的观察事物,力图把握事物的本质,尊重事物的合理性,重视科学探索,以追求真理为人生目标。如:思想家、科学家。
(3)审美型
这种人对现实生活不太关注,富于想象力,追求美感,以感受事物的美作为人生的价值。如:艺术家。
(4)权力型
这种人倾向于权力意识和权力享受。支配性强,其全部的生活价值和最高的人生目标在于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得到某种权力和地位。
(5)社会型
这种人关心他人、献身社会、助人为乐,以奉献社会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6)宗教型
这种人信奉宗教,相信神的存在。把信仰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

奥尔波特根据这种类型划分编制了《价值观研究量表》。

24
Q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A
(1)区别
人的气质类型主要是先天的,人的性格类型主要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形成的。
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
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2)联系
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
一个人的气质也会使他的性格带有某种色彩,或者说带有某种特点。
在行为活动中,性格和气质是融合为一个整体的。
25
Q

认知风格——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A

威特金认为,人对外部环境(“场”)有不同的依赖程度。
(1)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时主要依赖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与人交往时很少体察入微。
(2)场依存型的人在信息加工时对“场”有较大依赖性,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与别人交往时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3)测量方式
隐蔽图形/镶嵌图形测验。

26
Q

认知风格的类型——冲动型和沉思型

A

卡根等人认为,认知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思考的速度和准确性上。
(1)冲动型的人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准性差,常使用整体性的信息加工策略。
(2)沉思型的人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准性高,在信息加工时多采用细节性策略。
(3)测量方式:熟悉图形匹配测验。

27
Q

认知风格的类型——同时型和继时型

A

达斯等人根据脑功能的研究提出:
(1)同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数学操作和空间能力都属于同时型加工。
(2)继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的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个属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言语操作和记忆都属于继时型加工。

28
Q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A

(1)自然物理因素
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环境、居住条件等自然物理因素,虽然不会决定一个人的人格特点,但是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在高寒地区以游牧为生的因纽特人,和在平原地带以农田耕作为生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人格特点。
(2)生物遗传因素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双生子研究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高斯特曼提出研究双生子的原则是: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它们之间任何的人格差异都可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异卵双生子虽然基因不同,但是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出生顺序、母亲年龄等。因此也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比较这两种双生子的人格差异,就可以看出不同环境对基因的影响或者相同环境下不同基因的表现。根据现有研究,对遗传作用有以下几个看法: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不同而异。通常在气质、智力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比较重要。而在价值观、性格、信念等与社会关系相关较大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3)人格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既是一个生物个体,又是一个社会个体。人在胚胎状态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影响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下去。后天的环境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3)家庭环境因素
人是在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家庭的生活条件、父母的教养方式都会影响人格特征的形成。社会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也是通过家庭实现的。
(4)早期童年经验
童年时期的经验对一个人一生人格的发展都会带来长期的影响。一般来说,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不幸的童年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是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会和其他因素共同发生作用。
(5)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场所。教师是学校宗旨的执行者,他们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风格和人格特点。学校和学生班集体都具有特定的风气,同学之间的相处方式,这些都是儿童成长的环境,是对儿童人格成长发生影响的元素。
(6)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够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这要看社会对文化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要求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影响力的强弱也要考虑行为的社会意义。对于社会意义不大的行为,社会允许较大的变异;而对于社会意义之分重要的行为,则不允许有太大变异。
社会文化对人格还具有塑造功能,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7)自我调控因素
这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自我调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他们是人格系统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1)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是随着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如自尊、自卑等的体验。
3)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环境因素只是人格形成的外因,内因则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具有创造的功能,它能改变自我、塑造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将自我价值扩展到社会中去,并在对社会的贡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把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变为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