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 Flashcards
(91 cards)
中醫婦科學的研究範圍:
中醫婦科學,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產後病和婦科雜病的辦病、辨證與防治。
婦科外治法的記載最早見於
《金匱要略》
最早描述婦女特有生殖臟器 女子胞…:
《黃帝內經》
胞宮:包括
子宮、子管、子核、胞脈、胞絡。
胞宮又稱
女子胞、胞、臟、血臟、血室、子臟、子處,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
胞宮的功能:
排出月經,孕育胎兒
天癸
天癸源於先天,為先天之精,藏於腎,受後天水谷精微的滋養,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一種物質,男女皆有。
LQ1月經周期節律中陰陽氣血的變化及胞宮藏瀉的節律
月經期:重陽必陰,由陽轉陰的轉化期,在陽氣的鼓動下,血海由滿而溢,胞宮瀉而不藏,血室正開,經血下泄,除舊生新,故氣血活動呈下行狀態。
經後期:經血下泄後,子宮胞脈相對空虛,陰血亦相對不足,血室已閉,胞宮藏而不瀉,通過腎之封藏蓄養陰精,使陰血漸長,是陰長陽消的階段。
經間期:重陰必陽,由陰轉陽的轉化期,通過經後期的蓄養,使陰精漸充,沖任氣血旺盛,達到重陰狀態,重陰必陽,在心、腎陽氣的鼓動下出現氤氳狀變化,此為孕育之「的候」時。
經前期:重陰轉陽後,則陽長較快,出現陽長陰消狀態。但由於胞宮、胞脈、沖任等氣血盈滿,似呈陽氣陰血皆充盈,為育胎做好準備,如胎元已結,則藏而不瀉,育胎生長。如未結胞胎,孕育未成,則胞宮行瀉的作用,血室重開,經血下泄進入下一個周期。
預產期的計算
是以末次月經第一天的日期為基數,月數加9(或減3),日數加7,得出的年月日即為預產期。
婦科疾病的病因
(1) 淫邪因素:寒、熱、濕
(2) 情志因素:怒、思、恐
(3) 生活因素:房勞多產、飲食不節、勞逸失常、跌仆損傷
(4) 環境因素
(5) 病理產物:瘀血、痰飲
臟腑功能失調(腎的病機
(1) 腎精虧虛*
(2) 腎氣虛*
(3) 腎陰虛*
(4) 腎陽虛*
(5) 腎陰陽俱虛*
LQ2月經產生機制與什麼軸關係最密切?為什麼
腎—天癸—沖任—胞宮軸
月經的產生是腎、天癸、沖任、胞宮相互調節,並在全身臟腑、經絡、氣血的協調作用下,胞宮定期藏瀉的結果。
《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月經的產生和調節有以下幾個環節。
腎主封藏,為藏精之臟。精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生殖的基礎。先天之精與後天水谷之精皆藏於腎,故腎為元氣之根,元陰、元陽之宅。女子到七歲左右,臟腑漸充,腎氣乃盛,生長發育較快。後天之精不斷充養先天之精,使藏於腎的天癸漸趨充盛,到了二七之年,則天癸至,並促使沖任二脈通盛,月經初潮。「經水出諸腎」腎為月經產生的主導。
天癸源於先天,屬陰精,藏於腎,在腎氣的推動下趨於成熟,具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作用。天癸至,任通沖盛,促使血海充盈,子宮由滿而溢,因而月經來潮;天癸竭,則月經亦隨之停止來潮。可見天癸「至」與「竭」是導致月經來潮與停閉的重要因素。天癸是促進生長、發育、月經產生和生殖的動力。
沖脈、任脈與督脈皆起於胞中,一源三岐,屬奇經。沖脈既受到先天之本腎中的真陰真陽資養,又得到後天之本脾胃氣血的補充,為十二經氣血匯聚之所,具有調節十二經氣的作用。任脈主一物之陰,為「陰脈之海」。任脈之氣通,子宮得到陰精之充養,則月經、孕育正常。在天癸的作用下,沖脈廣聚臟腑之氣血,任脈所司之精血趨於旺盛,並下注於胞宮,使月經來潮。在此過程中,還有督脈的調節和帶脈的約束作用。
胞宮主月經與孕育,具有定期藏瀉的功能。在腎氣的基礎上,天癸依期而至,沖任廣聚精血,血海滿盈,下注胞宮,則月經來潮。又在肝腎的調節下,形成定期藏瀉的規律,使月經一月一潮,依期而至。
*月經病的辨證:
期、量、色、質
*調經之法重在
補腎調肝健脾和胃、調理沖任氣血。
青春期—
育齡期—
絕期後—
*青春期—顧護腎氣;育齡期—疏肝理氣;絕期後—脾
月經先期
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20天左右一行,連續發生2個周期或以上。
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20天左右一行,連續發生2個周期或以上。經血量多,色紅紫,質稠;身熱面赤,口渴喜冷飲,心胸煩悶,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月經先期
血熱證—陽盛血熱
清熱涼血,養陰調經
清經散-茯苓、熟地,+生地、梔子、黃芩
經期延長
月經持續時間達7天以上,但一般在2周內能自然停止,可伴見月經多或過少。
月經後期
月經周期推後7天以上,甚至3~5個月一行,或伴有經量或經期的異常
月經周期推後7天以上,甚至3~5個月一行,或伴有經量或經期的異常;量少,色淡,質稀 頭暈氣短,腰膝酸軟,性欲淡漠,小腹隱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
月經後期 #腎虛證
月經後期分型
#腎虛證 #血虛證 #血寒證 #氣滯證
月經周期或提前或錯後7天以上,二者常常交替出現,連續發生3個周期或以上;經量或多或少,色黯紅或黯淡 乳房脹痛,腰膝酸痛,精神疲憊;舌淡,苔白,脈弦細
肝鬱兼腎虛證
月經先後無定期分型
肝鬱證
腎虛證
肝鬱兼腎虛證
經間期出血分型(病機)
腎陰虛證
濕熱證
血瘀證
腎陽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