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 Flashcards

1
Q

WHO对健康的定义

A

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的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心理健康的含义

A

心理健康属于健康的范畴,是指个体能够积极地、正常地、平衡地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的良好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者不仅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还能够与社会相和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A

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致力于研究人们怎样保持健康,研究内容包括人们患病的原因、人们生病后的反应以及健康预防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健康模式的理论发展

A

1⃣️生物医学模式
◽️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是两个独立的系统
◽️身体是一个机械系统

2⃣️心身医学模式
◽️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上的相互作用。
◽️生物因素并不必然导致人们患病,心理因素才是更重要的。人的免疫系统非常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3⃣️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完整的人
(✔️可联系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社会环境、社会变化、社会压力等也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心身疾病的含义

A

心身疾病属于躯体疾病,但其产生、发展、治疗与预防都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也采取心理治疗的方法。常见的心身疾病有:高血压、心脏病、癌症、溃疡和哮喘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心身疾病的特点

A

❶ 由情绪和人格因素引发
❷ 患者身上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❸ 患者躯体变化和正常情绪反应时的生理变化相同,但更为强烈
❹ 心身疾病不是神经症和精神病,后两者没有器质上的异常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A

BPS模型

1⃣️ 生理因素
(身体素质;疾病的基因基础和易感性/器官选择理论:在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下,发育较弱的器官首先受到伤害;生理、生化、内分泌、解剖特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特征)

2⃣️ 心理因素

① 人格
(e.g, 癌症患者:自我克制、内向、压抑情绪、多愁善感…/高血压:易怒+压抑愤怒表达,好高骛远)
▫️影响发病基础/病因、疾病的复发率、个体抵抗力、患者的决策和依从性、干预效果
▫️人格与应对方式

② 情绪
(人的心理与生理是相互适应的,心理紊乱必然引发生理不适。短期的紊乱尚能够调整,长期的紊乱必然引发身体器质性的变化。心理因素影响躯体内脏的重要媒介是情绪的活动。)

3⃣️社会文化因素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社会文化因素中,对人影响最大、现在研究最多的是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引发身心失调的原因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生活事件的激烈程度,二是个体对生活事件的主观认知程度,即敏感性和适应性水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生活事件

A

生活事件是指可能对个体生活产生影响的变化性事件,它表明了生活变化对个体健康的价值。生活事件会给个体带来压力,个体应对压力的过程称为应激,它是身体对威胁性事件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压力知觉对健康的影响

A

个体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诠释引发的压力会直接影响免疫系统,从而使人生病。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控制感对健康的影响

A

控制感是指人们相信自己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影响和控制周围环境的感觉,至于结果是好是坏,则取决于自己所采取的方式。对生活持久的控制感能够减轻个体的压力,改善个体的健康状况。需要注意的是,控制感如果是暂时的,它消失后还会带来负面效果。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自我效能对健康的影响

A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行为以达成期望目标的信念。自我效能感不仅能影响个体的做事毅力和努力程度(高自我效能感的人不易放弃);还能影响个体在追求目标时的生理反应(高自我效能感的人焦虑水平低,免疫功能好),从而使人保持健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习得性无助

A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将负性事件的起因归于稳定的、内在的和整体性的因素时(抑郁型归因风格)所带来的悲观状态。习得性无助将导致绝望、沮丧、降低努力程度及学习困难。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应对

A

应对是指个体在处理来自身体内外、超过自身资源的生活事件时,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应对方式

A

应对方式是指人们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的反应方式。研究表明,在应激事件与健康之间,应对方式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性别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A

研究表明,男性面对应激事件时多采取接受挑战或者逃跑的方式;而女性在面对压力时,由于需要做好保护自己以及孩子的准备,她们会通过趋向和表现友好的方式,创建一个社会关系网,从而使自己和孩子远离危险。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A

1⃣️乐观 / 悲观
▫️乐观者能更好地应对压力、更健康

2⃣️A型人格 / B型人格
▫️A型人格:通常争强好胜、缺乏耐心、带有敌对情绪、有侵略性、控制欲强。他们易患冠心病。
▫️B型人格:较有耐心、轻松自在、不好竞争。

3⃣️疾病倾向型/自我治疗型(根据压力易感性区分)
▫️疾病倾向型:对压力非常敏感,常常以强烈的消极情绪和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对压力做出反应。
▫️自我治疗型:可以很好地控制压力,保持健康的行为,避免生病,对生活充满热情,情绪稳定、关心他人。

17
Q

有哪些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

A

1⃣️增强锻炼、增强体质
2⃣️增加积极的情绪、控制好自己
3⃣️敞开心扉、倾吐心事(哪怕写日记也行)
4⃣️寻求社会支持

18
Q

如何塑造健康行为?

A

1⃣️说服中的信息策略
① 强调从事某健康行为的好处,对说服他人从事预防疾病的行为有效
② 强调不这样做的坏处,对说服他人做疾病检查有效

2⃣️利用认知失调改变不良行为
(如:大学生如果要对高中生倡导使用避孕套,自己却没有做到,会自感伪善,从而践行倡导以找回自尊。)

3⃣️增进更健康行为的HAPA模型

19
Q

增进健康行为的HAPA模型

(健康行为过程理论 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 HAPA)

A

行为改变必须包括两个重要方面:
① 基于某种信念的改变意图
② 这些改变必须在一个有计划的框架之中进行
(借鉴了计划行为理论的思路)

三个认知因素对改变不健康行为有重要作用:
① 风险意识(评估行为风险)
② 行为信念(行为后果预期)
③ 自我效能

改变不健康行为的步骤:
❶ 计划:把目标转化为可以实施的行为
❷ 坚持: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注意力,抵制诱惑、寻求支持

20
Q

应对方式总体可以分为?

A

① 情绪应对(改变情绪)

② 问题解决的应对(解决问题,改变压力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