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實選擇題 Flashcards
(83 cards)
以下何種組合決定sample size
A.
effect size, alpha level, power
B.
effect size, alpha level, significance level
C.
alpha level, power, beta level
D.
Beta level, effect size, significance level
A
在正式資料收集步驟之前,以較少的受試者,將整個實驗過程預試過一次,這是
A.
為實驗程序採樣
B.
進行pilot study
C.
進行實驗後的debriefing
D.
浪費受試者
B
debriefing的目的與功能為
A.
倫理
B.
教育
C.
方法學
D.
以上皆是
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與隨機分組的實驗設計間最主要的差異為
A.
前者可以於一般非實驗室的情境中進行研究
B.
可以操弄的獨變項數目不同
C.
研究設計控制潛在內在效度威脅的能力不同
D.
後者之外在效度較低
C
下列哪一種非等組前後測類實驗設計的結果,在做推論treatment之效果時,rival hypotheses較少
A.
first increasing treatment effect
B.
second increasing treatment effect
C.
crossover effect
D.
以上皆是
C
非等組的比較研究設計最主要受到以下哪一種類型的內在效度威脅
A.
history
B.
selection
C.
testing
D.
instrumentation
B
time-series design能排除多數內在效度的威脅,在於
A.
結果顯示出regression line的不連續
B.
結果顯示出與treatment介入有相關性的依變項水準變化
C.
多次前測
D.
多次前測與多次後測
D
某督學欲了解某減少退學率的計畫是否有績效,選取前一學年度曠課率每周平均兩次的學生做為實驗組,以該計畫介入。而控制組則選取曠課率每周平均低於兩次的學生。如果該名督學問你,需要甚麼樣的研究設計才能檢驗介入的效果,你最可能建議他們採取的是以下哪一種研究設計?
A.
randomized experimental design
B.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C.
nonequivalent comparison group design
D.
time-series design
B
以下何者不屬於單一個案研究法(single-case research design)?
A.
A-B-B-A design
B.
interaction design
C.
multiple-baseline design
D.
changing-criterion design
A
A-B-A design的介入效果需要___來展現
A.
撤銷介入時回到初始baseline
B.
由A進入B時有立即效果產生
C.
個案在第二個A階段中有較理想的目標行為表現
D.
最後加上B階段
A
interaction design
A.
測試個體對於不同介入反應的不同
B.
測試個體對於不同介入之聯合效果
C.
屬於single-case research design,只需要一個受試者
D.
若是兩種介入其中之一效果非常強,一定可以在聯合另一介入方案時看到更佳的介入效果
B
multiple-baseline design
A.
適用於介入取消後,目標行為仍然持續介入期之狀態的情況
B.
幾條基準線的測量開始時間不需要同步
C.
可以跨個案,不可以跨情境
D.
可以跨行為,但要確保行為間互不獨立
A
若是目標行為是可以逐步塑造的,則較適合採用哪一種single-case design?
A.
A-B-A design
B.
interaction design
C.
multiple-baseline design
D.
changing-criterion design
D
以下何者不是單一受試研究法在方法學上的考量?
A.
baseline要平穩
B.
一次改變一個變項
C.
每一個階段都要持續越長越好
D.
要考慮cyclic variations
C
therapeutic criterion
A.
比experimental criterion難評估
B.
使用social validation進行
C.
包含social comparison與subjective evaluation
D.
以上皆對
D
白博士的研究生編製了一份問卷。問卷中包含了以下的題項:”請問你同意人民的血汗錢應該給顢頇的政府用在公務員加薪或是增加大眾就業機會嗎?
A.
使用的語言用法對庶民而言不夠親切,而且語句有雙重否定的問題
B.
包含了double-barreled question
C.
使用了”leading” question
D.
B. 與 C.都是問題
D
以下哪一個close-ended response categories 具有mutually exlusive categories?
A.
0-15, 15-30, 30-45, 45-60
B.
0-19, 20-39, 40-59, 60-79
C.
0-5, 5-10, 10-15, 15 以上
D.
0, 1-3, 3-6, 6-9, 10以上
B
以下哪一種調查技術在測量研究參與者加諸於特定客體或概念的意義?
A.
the semantic differential technique
B.
the checklist
C.
the think-aloud technique
D.
the mutually exlusive response list
A
根據教科書,編製量表使用幾個點做為選項比較常見?
A.
2
B.
15
C.
4-11
D.
3
C
如果研究者想要讓參與者以自己的話語做反應,他會使用哪一種問題形式?
A.
雙否定
B.
引導
C.
開放式
D.
封閉式
C
以下何者為質性研究的特徵之一?
A.
對構念採取操作性定義加以測量
B.
對情境脈絡保持高度敏感
C.
看重能否將結論概化到母群
D.
事前的假設檢驗
B
林老師很想了解使用名牌包的人在選擇與使用名牌包時的第一手經驗。所以他找了一位時尚貴婦,請他談一談選擇與使用名牌包的經驗,並根據其所闡述的語句加以詮釋這個現象的意涵。請問這是哪一種研究法?
A.
intensive case study
B.
phenomenological study
C.
ethnographic study
D.
survey
B
林老師最後決定投入名牌包使用文化的研究。所以他申請一筆研究經費,利用這筆經費改頭換面,並開始參加時尚派對,與各界時尚名媛為友,觀察記錄其言行,試圖找出其行為的模式,並撰寫敘說式報告,輔以照片與服飾資料。請問這種研究法稱為?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B.
ethnographic study
C.
survey
D.
instrumental case study
B
使用grounded theory研究法目的在
A.
歸納出理論
B.
描述文化差異
C.
描述一人或數人對於現象的經驗
D.
對於個案做深入描述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