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 Flashcards

1
Q

思维的含义

A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决策等活动中。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思维的特征

A

1.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

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

移的基础

  1. 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 思维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

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思维的过程

A

思维过程是指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2.比较与归类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归类是指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异同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在抽象的基础上,人们就可以得到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概括有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之分一般认为初级概括是在感知觉、表象水平上的概括。高级的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进行的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是指在头脑中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原理与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

系统化是指在头脑中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思维的种类

A

1.根据思维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分类

(1)直观动作思维:

又称实践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时的思维活动

(2)形象思维:

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3)逻辑思维:

是指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解决理论性质的问题时所使用的思维。

2.根据解决问题时凭借的知识的性质进行分类

(1)经验思维:是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

(2)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3.根据思维的表现方式进行分类

(1)直觉思维:

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2)分析思维:

也就是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结论。

4.根据思维的方向进行分类

(1)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合乎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5.根据思维是否有创造性进行分类

(1)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2)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表象的含义

A

表象是指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或者像图画一样的心理表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表象的特征

A

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

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高一类口的测中主

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

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

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用“心理旋转”的实验来说明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A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

从直观性来看,表象接近于知觉,从概括性来看,表象接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的事物,

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2.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老研不之消

在进行问题解决和推理时,表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利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表象的帮助和支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概念的含义

A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的总称。

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

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具体的事物。概念的内涵增加,外延就变小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概念的种类

A

1.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根据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概念可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1) 合取概念: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2) 析取概念: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
(3) 关系概念: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

2.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1) 自然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由事物自身的特征决定的。
(2) 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常常可以人为地确定。

3.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补充)

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1) 具体概念:指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
(2) 抽象概念:指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概念形成的策略

A

布鲁纳曾提出了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

1.保守性聚焦

保守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焦点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属性。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证实为肯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无关属性。相反,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判定为否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

2.冒险性聚焦

冒险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做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但同时改变其中的一个以上的属性。这种策略带有冒险性不能保证成功,但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概念。

3.同时性扫描

同时性扫描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在选取一定的实例后,根据主试的反馈,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采用这种策略由于要同时记住多个假设,因此,给工作记忆以及记忆的信息加工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被试也较少采用这种策略。

4.继时性扫描

继时性扫描是指在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由于对假设的检验是相继进行的,因此这种策略被称为继时性扫描。

相比而言,保守性聚焦记忆负担较轻,并且可以获得较明确的未知概念的有关信息,是一种更有效的概念形成的策略。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概念形成的理论

A

两个

1.假设检验说

布鲁纳等人的假设检验说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概念就形成了。

2.样例学习说

茹什提出的样例学习说认为,自然概念的形成以样例学习为主,即在掌握自然概念时,不是握它的一个或者几个本质特征,而是对概念样例进行记忆。记忆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或者几个样例就是概念的存在形式。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概念结构的理论

A

1.层次网络模型

层次网络模型由柯林斯等人提出,认为概念是以结点的形式存储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

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位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

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越高。

每个概念的特征实行分级存储,即在每一层概念的结点上,只存储该概念的独有特征,而同层各概念共有的特征,存储在上一层的概念结点上。

提取概念的形成就是对网络搜索的过程。搜索的距离越长,反应时间越长,搜索距离的长短通过连线的长短来表示。

2.激活扩散模型

柯林斯等人在层次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激活扩散模型。

其主要的观点是,各种概念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概念网络。在概念网络中,连线的长短表示概念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越短,概念的联系越紧密。

激活扩散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假定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时,其意义激活会自动传递到相关的概念,使得相关概念的意义也得到激活,而且激活的强度随着传递距离的增加或者传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3.特征表理论(补充)

特征表理论是由波纳等人提出的。这个理论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定义性特征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本质特征。

特异性特征是具有描述功能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非本质特征。

概念的结构由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这些规则也称概念规则,它包括肯定、否定、合取、析取、条件等。

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4.原型模型(补充)

原型模型由茹什等人提出来,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

所谓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从概念结构来讲,原型理论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似性的成员来组成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推理的含义

A

推理是指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或者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活动前

心理学考研米三之选

者叫演绎推理,后者叫归纳推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演绎推理的类型

A

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

1.三段论推理

关于三段论推理出现不正确的结论的解释有以下3种。

(1)气氛效应:武德沃斯等人认为,前提所使用的逻辑量词产生了一种“气氛”,使人们容易接受

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

(2) 换位理论:查普曼等人认为,人们错误地解释了前提才造成推理错误。
(3) 心理模型理论:约翰逊一莱尔德等人认为,推理中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对前提的信息加工不充分,

只根据前提创建了一个心理模型,而忽略创建其他可能的心理模型造成的。

2.线性推理

线性推理又称关系推理、线性三段论,认为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选

关系。

3.条件推理

条件推理是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人们在条件推理中,存在着一种对规则进行证

实的倾向。一种观点认为证实倾向是由于材料的抽象性、人工性导致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问题解决的含义

A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纽威尔和西蒙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A

纽威尔和西蒙用问题空间的概念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

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

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他们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

态到达目标状态的通路。

17
Q

问题解决的策略

A

1.算法策略

理研

算法策略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

不之

问题。算法策略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费时费力而且当问题复杂、问题空间很大时,人们很

难依靠这种策略来解决问题。另外,有些问题也许没有现成的算法或尚未发现其算法,对这种问题

算法策略将是无效的。

2.启发法

启发法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这种方法比较省时省力。它有以下三种策略。

(1)手段一目的分析法:将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

的目标。(河内塔,又称为汉诺塔)中

(2)逆向搜索: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逆向搜索适合解

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该策略在我们中学解决几何题时会经常用到

(3)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缩短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爬山法与手段一目的分析法不同在于,手段一目的分析法有时不得不暂时增大目标状态与初始

状态的差异,以便最终达到目标

18
Q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A

1.问题的解决策略

对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解决策略,策略得当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详情参照上节)

2.知识经验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1) 专家与新手在知识数量上的差别;
(2) 专家与新手在知识组织方式上的差异。

3.无关信息的影响

在问题解决中,有些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但人们容易受到这种无关信息的影响,从而妨碍问题的解决。

4.问题的表征方式

不同的问题的表征方式,产生不同的问题解决结果。例如九点连线图问题

5.思维定势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积极的作用表现为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快速解决问题;消极的作用表现为用旧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妨碍新方法或者简单方法的发现和运用。例如陆钦斯的量水实验。

6.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例如杜克的实验。

克服功能固着需要人们灵活机智地使用已有的工具或材料,使之服务于解决问题的目的,称之为功能变通。要想具有这种能力,一方面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要熟悉物体的不同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进行思维的灵活性的训练

7动机和情绪

人们对活动的态度、社会责任感、认识兴趣等,都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率。

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

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8.人际关系

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解决问题不仅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团体内的相互协作和互相帮助,是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的积极因素:相反,互不信任、人际关系紧张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9.原型启发(补充)

原型启发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受到某种客观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

10.人格特征(补充)

能否顺利解决问题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11.酝酿效应(补充)

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搁置一段时间,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

在酝酿期间,个体虽在意识中终止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但其思维过程并没有完全终止,而是仍旧在潜意识中断断续续地进行着。

通过酝酿,最近的记忆和已有的记忆被整合在一起弱化了心理定势的效应,并容易激活比较遥远的思维线索,因而容易重构出新的事物,产生对问题的新看法,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19
Q
A
20
Q

创造性的心理成分

A

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21
Q

想象

A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其基本特点。

1.想象的功能

(1) 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 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但是通过想象可以补充这种知识经验的不足。

(3) 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种需要得不到实际的满足,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
(4) 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出中

2.想象的综合过程

想象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它的综合有以下几种独特的方式:

(1)黏合: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

(2)夸张:又称为强调。这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点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

(3)典型化: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4)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也可以创造新的形象。想象联想不同于记忆联想,它的活动方向服从于创造时占优势的情绪、思想和意图。(补充)

3.想象的种类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当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人们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2)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在

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指向未来,并

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补充)

22
Q

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A

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

他还设计了发散生成测验,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好坏来衡量创造性的高低

  1. 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2. 变通性: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吉尔福特通过“非常规用途测验”来测量发散思维的变通
  3. 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吉尔福特采用《命题测验》来测试人

性。

的思维的独特性。

除发散思维外,辐合思维也是创造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仅有发散思维,人们不可能从众多

的方案中选择出最合理的方案。

23
Q

远距离联想能力

A

远距离联想能力是在彼此相距很远的概念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它也是创造性的一种构成成分

远距离联想能力高的人能够根据某些标准把互不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联想。梅德尼

克等人采用远距离联想测验来测量创造性。

24
Q

与创造性相关的非智力因素

A

创造性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一系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例如,人的坚持性、自信

心、意志力等对创造性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责任感、勤奋、热情、想象、兴趣、独立性等非智力

因素也是创造性的重要心理成分。

25
Q

决策的含义

A

决策是指在几种备选的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决策时时发生并影响着人们的

行为。决策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行为的效果。

26
Q

决策的分类

A

1.确定性决策

心理学考研不二之选

确定性决策是在确定的条件下,对备选的方案做出选择的过程,此时每一个方案包含的各种信

息都是相对确定的。

2.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选择的过程。在风险决策中,决策者不仅对各种备选方案成

功的概率不清楚,而且对存在哪些备选方案也可能不清楚。相对于确定性的决策,风险决策更难,

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更多是针对风险决策进行的研究。

27
Q

决策理论

A

1.古典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者具有完全的理性能力。决策者总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知道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
(2) 能得到所有相关的信息;
(3) 对解决问题的方案“无所不知”
(4) 深知各方案实施后的结果,并能对这些结果进行评价
(5) 决策者能够追求最优的方案。

古典决策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没有考虑人的认知等因素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在日常决策中也很难实现。

2.行为决策理论

西蒙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决策问题,提出了行为决策理论。

行为决策理论认为:

(1) 决策者的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由于决策者无法找到所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最优的决策”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2) 决策的标准是满意性原则。所谓“满意性”是指决策时,个体并不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及其可能的结果,而是仅仅考虑几个选项,一旦感到满意,就会立即停止搜索,做出决策。
(3) 人们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靠以往的经验,即采取启发法,而不是采用严格建立在数理逻辑推理基础上,考虑各种条件后的算法策略进行决策。
(4) 决策要受时间、精力等其他资源有限性的制约因此决策者要考虑到决策的时效性问题,同时还必须要考虑决策的后果

3.期望效用理论

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提出,期望效用值的公式EU=P(X),U(X)是指结果i的效用,

P是指事件X发生的客观概率。

期望效用理论采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来说明决策者对效用的偏好问题,而且该理论假设决策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但是后来很多研究发现,人们的实际决策并非完全遵循期望效用理论的观点。

4.前景理论

卡尼曼提出了决策的前景理论。

其基本观点之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而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好的。

前景理论还提出了损失厌恶的概念,即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卡尼曼认为人在决策时采用的启发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代表性启发法: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程度的影响

(2)易得性启发法:人们倾向于根据事件或者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的现象

(3)锚定和调整启发法: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做出最初的估计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最初的估计做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这里最初的估计值相当于锚定,以后的调整是在锚定基础上的微调

5.双加工理论(补充)(21J)(特色考点)

在决策与推理中存在两个加工系统:

(1)启发式系统:

更多地依赖于直觉,并行加工且加工速度较快,不占用或占用很少的心理资源,模块化封闭运行,反应自动化,容易受背景相似性、刻板印象的影响,通常我们只能意识到其加工结果而意识不到加工过程。

(2)分析系统:

更多地依赖于理性,串行加工且加工速度慢,占用较多的心理资源,非模块化,但分析系统不容易受背景相似性、刻板印象的干扰,主要基于规则进行,其加工过程和结果都可以被意识到。

启发式系统与分析系统同时对决策或推理过程起作用当启发式系统与分析系统的作用方向一致时。决策或推理的结果既合乎理性又遵从直觉,而当两个系统的作用方向不一致时,两个系统则存在竞争关系,占优势的则可以控制行为结果。在两者的竞争中,往往启发式系统会获胜,这正是很多非理性偏差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