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和注意 Flashcards

1
Q

意识是什么?

A

意识是人特有的心理反应形式,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知。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意识是一种________

A

意识是一种觉知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只有在____水平上,高级心理过程才有可能发生。

A

意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无意识

A

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A

无意识行为(自动化)
对刺激的无意识(无觉察知觉)
盲视(脑损伤引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意识的功能

A

觉知功能(外界 & 自身)
选择功能
计划功能(目的、动机)
监控功能(监视 & 调节)

tips:知画选监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清醒、警觉状态的脑波

A

β波(高频低幅)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安静、困倦状态的脑波

A

α波

(相比β波,频率稍低,波幅稍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睡眠第一阶段

脑波
持续时间
主要特点

A

θ波(低幅低频)

持续时间:10 mins

主要特点:放松、呼吸慢、易惊醒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睡眠第二阶段

脑波
持续时间
主要特点

A

出现纺锤波(睡眠锭)和K结

持续时间:20 mins

主要特点:难唤醒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睡眠第三阶段

脑波
持续时间
主要特点

A

纺锤波(睡眠锭)
出现δ波/delta(低频高幅)

持续时间:40 mins

主要特点: 肌肉放松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睡眠第四阶段

脑波
持续时间
主要特点

A

δ波/delta(低频高幅)

持续时间:15 min+

主要特点:
肌肉进一步放松、梦游、梦呓、尿床、难唤醒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快速眼动阶段(REM)

脑波
持续时间
主要特点

A

锯齿波(高频低幅)

持续时间:前10 mins ~ 后1 h
(随年龄增长REM在总睡眠中占比越来越少)

主要特点:
肌肉放松、眼球运动、梦境
心率血压不规律、呼吸急促,类似清醒状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睡眠阶段的规律

A

一夜:
每个周期90mins,重复多次
包括睡眠四阶段(深度睡眠⬇️)和REM阶段⬆️

一生:
REM阶段随年龄增长逐渐变短
(婴儿非常长;老年人非常少)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NREM阶段和REM阶段的作用

A

NREM:保存和恢复

REM:学习和记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对睡眠功能的两种理论解释

A

功能恢复理论:休息、休整、恢复

生态学理论:减少耗能、避免伤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7
Q

关于梦的解释的三种观点

A

1⃣️精神分析的观点
▫️被压抑的潜意识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梦的解释需要从显性梦境回溯到隐性梦境。

2⃣️生物学的观点
▫️认知系统试图对脑的随机活动作出解释。

3⃣️认知观点
▫️睡眠时认知系统依然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剥夺REM会导致对事件记忆力的下降,特别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记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8
Q

可催眠性

A

个体对标准化的暗示作出反应并体验催眠反应的程度。受暗示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9
Q

白日梦

A

注意很明显地从当前的事件转移到另一个虚构的世界中去,基于个体记忆或想象的内容自发产生。白日梦的程度较严重时,称为幻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0
Q

什么是注意?

A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特点是指向性与集中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1
Q

注意焦点如何产生?

A

目标指向选择

刺激驱动捕获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2
Q

注意和意识的关系

A
1⃣️注意不等于意识
⑴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⑵ 注意比意识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
2⃣️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
⑴ 对于注意指向的内容,人的意识比较清晰。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3
Q

注意的功能

A

普心: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整合功能
(ps. 前三种功能可以解释不注意盲视)

实验心理学(朱滢):
① 警觉功能
② 定向功能
③ 执行控制功能(监控、资源分配、冲突解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4
Q

注意的整合功能

A

在注意状态下,人才能对个别特征的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并将其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i.e,注意在特征整合中的作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5
Q

注意的种类

(两种分类方式)

A

1⃣️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识努力程度分类
⑴ 不随意注意
⑵ 随意注意
⑶ 随意后注意

2⃣️根据注意的功能和表现形式分类
⑴ 选择性注意
⑵ 持续性注意
⑶ 分配性注意

26
Q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的含义

A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识努力的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刺激驱动捕获)。不随意注意具有两重性,它既有帮助人们对新异事物定向的积极作用,也有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消极作用。

27
Q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A

1⃣️刺激物自身的特点(新异性、相对强度、运动变化等)

2⃣️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期待、情感、直接兴趣、过去经验等)

28
Q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含义

A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独有的。

29
Q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A
1⃣️注意的目的与任务(任务越明确、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
2⃣️兴趣(生动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对活动结果的兴趣能够维持人们稳定而集中的注意)
3⃣️活动组织(e.g, 做笔记有利于集中注意于困难的学习材料)
4⃣️过去经验(注意易集中于熟悉对象)
5⃣️人格(顽强、坚毅易集中注意于任务)
30
Q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的含义

A

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兼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意后注意既能服从于当前的任务,又能节约意志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

31
Q

引起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的因素

A

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活动的自动化

32
Q

选择性注意的含义

A

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33
Q

选择性注意的抑制机制

A

负启动
返回抑制
注意瞬脱

34
Q

负启动

A

当探测刺激与先前被忽略的启动刺激相同或相关时,对探测刺激的反应变慢或准确度下降。

35
Q

返回抑制

A

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的反应变慢或正确率降低的现象。

36
Q

注意瞬脱

A

在识别同一位置的一系列刺激流时,对某个刺激的准确识别会影响到其后对特定时间间隔(一般为500ms以内)的刺激的识别的现象。

37
Q

持续性注意通常用______来测量

A

警戒任务

38
Q

多动症(ADHD)的核心症状是

A

注意无法持续

39
Q

持续性注意的对立面是_______

A

注意分散

又称“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不随意注意)

40
Q

注意转移

A

由于任务的变化,主动将注意从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

(随意注意)

41
Q

注意转移的影响因素

A

原来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的特点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42
Q

注意动摇/注意起伏

A

注意动摇,或称注意起伏,是指注意在短暂时间内起伏波动的现象,它无法控制(不同于有意识的注意转移)。由于有机体活动的节律性和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长时间注意同一个对象时,人的注意会不随意地离开事物,出现周期性(8~12s/次)的注意加强或减弱。注意动摇在任何一个比较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总要发生。

43
Q

注意动摇的生活实例

A

两可图形
钟表的滴答声时而能听见,时而听不见
赛跑中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时间不宜过长

44
Q

分配性注意的含义

A

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分配性注意是复杂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

45
Q

研究分配性注意的最常用方法是______

A

双作业操作

46
Q

分配性注意的影响因素

A

1⃣️活动的熟练程度(自动化程度)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和内在联系
3⃣️注意分配的技巧

47
Q

注意的品质包括

A

注意广度
注意稳定性(持续性注意)
注意分配(分配性注意)
注意转移

48
Q

注意广度的含义和举例

A

人在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数量

举例
视觉:7±2个单元或组块
彼此不相关联的外文字母:4~6
没有内在联系的单个汉字:3~4
有内在联系的汉字:5~6
几何图形:3~4
黑色圆点:8~9
49
Q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A

1⃣️对象的特点(越集中、整齐、有内在联系,越~)
2⃣️个人的知识与经验(越丰富,越~)
3⃣️活动任务(要求越多、越复杂,注意广度越小)

50
Q

选择性注意的研究范式

A

提示范式(返回抑制)
搜索范式(特征整合)
过滤范式(双耳分听)

51
Q

分配性注意的研究范式

A

双任务范式

52
Q

注意的认知理论包括

A
1⃣️注意的选择
早期:过滤器理论
中期:衰减理论
后期:反应选择理论
最后:多阶段选择理论

2⃣️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
认知资源理论(卡尼曼)
双加工理论(谢夫林)

53
Q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

A

过滤器理论又名“瓶颈理论”、“单通道理论”
提出者:布罗德本特

主要内容:
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度的,信息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其他信息被阻止和消失了。过滤器的工作方式是“全或无”的。

54
Q

注意的衰减理论

A

提出者:特瑞斯曼

主要内容:
信息通过过滤器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而不是完全消失了。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信息激活阈限低,在很低的强度下也可以被激活。如自己的名字、警报信号等。

55
Q

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的异同

A
1⃣️相同点:
① 两个理论都是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② 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识别;
③ 过滤器的必要性:两个模型的根本出发点相同,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须经由过滤器予以调节;
④ 过滤器的位置:都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

2⃣️不同点:
① 在过滤器模型中,选择性注意的基础是对输入刺激物理属性的粗略分析;衰减模型则认为,前注意分析更为复杂,甚至可能由语义分析组成。
② 过滤器模型中的过滤器是“全或无”的工作方式;衰减模型则认为是衰减的方式,未选择的通道不是完全关闭的,只是关小或阻抑。

56
Q

_____(理论)可以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

衰减理论

57
Q

_____(理论)可以解释Stroop效应

A

反应选择理论

过滤器不在于选择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在Stroop效应中,字义和颜色都得到了加工,被试需要选择对字义做出反应还是对颜色做出反应。

58
Q

认知资源理论(卡尼曼)

A
主要内容:
认知资源有限,由唤醒水平决定
复杂任务占用资源多
若资源被完全占用,新刺激得不到加工
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认知资源的分配(受意识控制)

举例:
一个熟练的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和他人聊天,但在路况复杂的时候,就无法再继续聊天,只能专心开车。

问题:
循环论证,不可证伪

59
Q

双加工理论(谢夫林)

A

在卡尼曼的认知资源理论基础上提出。

人的认知加工有两类:
1⃣️自动化加工
(不占用认知资源、无需注意、自动进行、发生较快、在形成后难以改变)
2⃣️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占用认知资源、需要注意、可以不断调整、经大量练习可转化为自动化加工)

举例:
刚学会骑自行车时,需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当不断练习达到熟练之后就不需要太多注意了,可以边骑车边思考事情。

60
Q

_____(理论)可解释注意分配现象

A

双加工理论

在同时进行的两项或多项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经转化为自动化的加工。

61
Q

注意的生理机制

(列举关键词)

A
1⃣️朝向反射
(人和动物共有,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
2⃣️脑干网状结构
(使大脑维持一般的兴奋性水平)
3⃣️边缘系统
(存在大量的“注意神经元”,仅对新异刺激或刺激的变化作反应)
4⃣️大脑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