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的需要 Flashcards
(80 cards)
1
Q
營養的種類有哪些?
A
醣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水。
2
Q
食物對人體的重要性是什麼?
A
供給營養,滿足個體生理、心理及社會需要。
3
Q
醣類的功用是什麼?
A
供給熱能、幫助脂質氧化、刺激腸道蠕動。
4
Q
醣類的主要食物來源有哪些?
A
五穀類、根莖類、蔬菜類。
5
Q
脂肪的功用是什麼?
A
供給熱能、支持保護內臟、抑制胃酸分泌、幫助維生素吸收。
6
Q
脂肪的主要食物來源有哪些?
A
植物性脂肪、動物性脂肪。
7
Q
蛋白質的功用是什麼?
A
供給熱能、促進生長及修補組織、調節生理功能。
8
Q
蛋白質的主要食物來源有哪些?
A
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
9
Q
脂溶性維生素有哪些?
A
Vit A, D, E, K。
10
Q
水溶性維生素有哪些?
A
Vit B, C。
11
Q
Vit A的功用是什麼?
A
保護上皮組織和眼睛,促進骨骼和牙齒生長。
12
Q
Vit D的功用是什麼?
A
促進鈣、磷的吸收和利用。
13
Q
Vit E的功用是什麼?
A
抗氧化劑、防衰老。
14
Q
Vit K的功用是什麼?
A
製造凝血酶。
15
Q
Vit C的功用是什麼?
A
促進傷口癒合、幫助鈣、鎂吸收。
16
Q
B1的功用是什麼?
A
促進醣類代謝,維持神經、肌肉、心臟功能。
17
Q
B2的功用是什麼?
A
維持蛋白質和醣類代謝功能,保護皮膚和眼睛。
18
Q
B6的功用是什麼?
A
與安基酸代謝有關。
19
Q
B12的功用是什麼?
A
DNA & RNA的合成。
20
Q
葉酸的功用是什麼?
A
DNA & RNA的合成,預防血液在心臟和腦部凝固。
21
Q
菸鹼酸的功用是什麼?
A
維持醣類正常代謝,組織再生及脂肪合成。
22
Q
鈣的功用是什麼?
A
構成骨骼與牙齒,調節生理功能。
23
Q
磷的功用是什麼?
A
構成骨骼與牙齒,調節酸鹼平衡。
24
Q
鎂的功用是什麼?
A
骨骼與牙齒的主要成份。
25
鈉的功用是什麼?
維持酸鹼平衡,控制細胞膜的滲透性。
26
鉀的功用是什麼?
維持酸鹼平衡,神經傳導。
27
鐵的功用是什麼?
構成紅血素的主要成份。
28
碘的功用是什麼?
甲狀腺蛋白的主要成份。
29
鋅的功用是什麼?
促進組織生長、發育和癒合。
30
水的功用是什麼?
構成細胞主要成分,促進消化和吸收。
31
飲食治療的目的有哪些?
恢復或維持良好營養狀況、調整體重、矯正營養素不足。
32
評估營養狀況的第一步是什麼?
收集病人飲食資料。
33
體重指數(BMI)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BMI = 體重(Kg) ÷ 身高的平方(m²)。
34
體脂肪厚度如何測量?
以彎角規(Caliper)測量。
35
什麼是腸道營養?
將液體食物經由導管運送至胃腸道內的餵食法。
36
口餵食法的目的為何?
鼓勵病人自行進食。
37
進餐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評估營養狀況、注意過敏、了解飲食處方。
38
促進食慾的方法有哪些?
營造愉快的環境、提供滿意的食物。
39
在進食後需要做什麼護理?
協助病人舒適的臥姿、進行口腔護理。
40
噁心/嘔吐病人的護理如何進行?
排除可能引起的因素、鼓勵深呼吸。
41
腸道外營養的目的為何?
提供病人所需的營養。
42
周邊靜脈營養(Peripher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PN)的特點是什麼?
營養液不含脂肪,僅供應基本體液及電解物。
43
全腸道外營養(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的特點是什麼?
由鎖骨下靜脈或頸靜脈注射高濃度全營養素的溶液。
44
營養狀況的評估包括哪些方面?
身體評估、飲食攝取狀況、實驗室檢查。
45
進食後需要觀察哪些情況?
進食情況、體重變化、消化狀況。
46
什麼是腸道營養的適應證?
無法由口進食者、禁止由口進食者。
47
鼻胃管插入的目的有哪些?
執行鼻胃管灌食、抽取胃液供檢查。
48
如何確定鼻胃管在位?
抽取胃內液體檢測酸鹼度,應呈酸性。
49
鼻胃管灌食法的食物溫度應為多少?
35-37℃。
50
鼻胃管灌食法的灌食速率一般為多少?
30-45分鐘。
51
進食時病人應採取什麼姿勢?
半斜倚卧或左側臥。
52
體重過輕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營養不足、疾病、心理因素。
53
體重過重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過量攝取、缺乏運動、遺傳因素。
54
評估病人飲食狀況時需要注意哪些?
飲食史、飲食攝取狀況。
55
營養狀況的評估時,常見的檢驗項目有哪些?
Hb、RBC、WBC、電解質、蛋白質。
56
病人嘔吐後應進行哪些護理?
清除嘔吐物、進行口腔護理、記錄嘔吐情況。
57
什麼是飲食治療的成份改變?
調整熱量、脂肪、蛋白質等。
58
為何要監測病人的進食情況?
確保病人遵守飲食計劃、觀察病情變化。
59
何謂進餐環境的要求?
清潔、整齊、愉快的進食環境。
60
食物過敏的評估應注意哪些?
病人的過敏史、過敏症狀。
61
促進食慾的方法包括哪些?
營造愉快環境、提供滿意的食物。
62
什麼是腸道外營養的主要目的?
維持適當的營養狀態。
63
體脂肪率的測量有何意義?
確定體內脂肪的存量。
64
進食後的護理措施包括哪些?
協助舒適、口腔護理、觀察進食情況。
65
鈉的主要食物來源有哪些?
食鹽、醬油、奶類。
66
鉀的主要食物來源有哪些?
瘦肉、香蕉、蕃茄。
67
鐵的主要食物來源有哪些?
瘦肉、蛋黃、綠色蔬菜。
68
碘的主要食物來源有哪些?
海藻類、海產。
69
鋅的主要食物來源有哪些?
蛋黃、牛奶、肉類。
70
水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飲水、食物中的水分。
71
針對嘔吐病人的護理應如何進行?
限制食物攝入,給予清淡飲食。
72
餵食時應注意病人的什麼狀況?
意識狀態、咀嚼和吞嚥能力。
73
進餐前準備的要素有哪些?
確保環境清潔、病人舒適、過敏評估。
74
進餐後應觀察哪些情況?
進食情況、病人的舒適度。
75
食物的質地改變包括哪些?
普通飲食、軟體飲食、流質飲食。
76
什麼是臨床上供給病人營養的方法?
口餵食法和腸道外營養。
77
何謂營養的需要?
依據個體的生理需求和健康狀況進行適當的飲食配置。
78
餵食病人時應使用哪些器皿?
適當的器皿,確保衛生。
79
進食後病人應如何處理?
整理衣物、觀察進食情況。
80
營養狀況評估的指標包括哪些?
身體狀況、飲食攝取、實驗室檢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