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肖八马原 Flashcards

1
Q

唯物辩证法看为什么打破惯性思维

A
原理:【事物发展变化】
 1  世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不能从暂时性(静止)的角度去理解事物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 【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会导致形而上学

结合:惯性思维就是用静止眼光看问题,因此必须打破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分析惯性思维缺陷

A

1.原理【认识的反复/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这规律特性】这一认识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3结论:因此,主观认识也应该是具体的,历史的。当事物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进,主观认识也应该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发挥创新思维的启示

A

1概念
创新就是破除与事物进程不相符的旧观念/理论/模式/做法,(观魔礼法)在继承历史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联系和规律,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破继立新)

2做法
打破惯性思维,用新的理论,观念解决新问题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一个工程一个方子

A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又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结合:因此…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矛盾考法

A
1⃣️考联系—要有大局观,通盘谋划,瞻前顾后;两个看似不相关事物产生联系
2⃣️考发展—任何新生事物不会一帆风顺;事物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断变化
3⃣️考同一性和斗争性—事物之间相生相克
4⃣️考普遍性—事物有利有弊
5⃣️考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6⃣️考不平衡性—某事物有利有弊,不能因有弊端全盘否定
7⃣️考内因外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从实践和认识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亲临现场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

A

【结论先行】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结论体现】这一决定作用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原理目标)

做法: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实践作用,尊重实践
(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判明主观和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说明为什么技术创新聚集应用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目的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结合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想象力

A

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还包括诸如联想、想象等认识形式。

非理性因素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理性因素:指导、解释、预测作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相互竞争/促进(相生相克)体现什么哲学规律

A
【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分离..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精神作用

A
1⃣️【认识/意识反作用】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这种人持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的
2⃣️做法
要正确、充分发挥认识能动作用,必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人与自然关系(千岛湖由坏变好)

A

1⃣️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影响和制约着自然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2⃣️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3⃣️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4⃣️我们必须提高生态文明意识,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分析治理黄河

A

人在面对自然界时既不是无能为力,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看待科学技术(算法推荐)

A

结论:算法推荐与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促进社会发展造福人类,也可导致消极后果

原因:
1科学技术的作用受到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人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2科学技术运用时遇到的问题往往由于人的认识不足以及缺乏对消极后果强有力的控制手段造成

做法
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
要有合理的制度保障(发展过程)
始终坚持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目标)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认识论的做法❗️)结合实践与认识过程说如何避免“信息茧房”/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A

第一,通过实践,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再通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第二,由于认识和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要求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关于质变、量变规律分析底线思维

A

【质】: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底线):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一旦底线被突破,就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危害,酿成难以承受的后果。
(结论):因此,必须遵守底线思维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分析为什么反对形式主义

A
【原理】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决定作用】一方面,内容对形式具有决定作用
【反作用】另一方面,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
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适合....消极的阻碍作用
【结论】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要反对忽视内容,夸大形式作用的形式主义
17
Q

让小偷做向导的原因(联系)

A

【原理】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关系
【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情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
【客观性】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18
Q

让小偷做向导的启示(联系)

A

【怎么办】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和普遍联系

【重要性】在实践中是否把握世界的普遍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实践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