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Q Flashcards

(42 cards)

1
Q

甲状腺肿大分为三度

A

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1度。
可看出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区域者为2度。
肿大超出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3度。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正常心尖搏动

A

一般位于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处,搏动范围的直径约2.0—2.5cm。如果心尖搏动增强而有力,用手指触诊时,可使指端抬起片刻,称为抬举性心尖搏动,为左心室明显肥大的可靠体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肌力分0—5级:

A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1级,仅见肌肉收缩,但無肢体运动
2级,肢体可做水平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拾离床面,但不能克服阻力。
4级,能做克服阻力的运动,但较正常偏弱。
5级,正常肌力。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浅反射

A

是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射,健康人存在,属生理反射。临床常有: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震颤 ( thrill )

A

是指触诊心脏时,手掌触到的一种细小的震动感 , 与猫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为猫喘。

发生机制:血液流经狭窄的瓣膜口或异常通路时 , 在局部形成涡流场 , 造成局部瓣膜、血管壁或心腔壁振动,传至胸壁所形成。

  • 多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及狭窄性瓣膜病变,亦可见于房室瓣重度关闭不全时。除肺动脉瓣及三尖瓣所产生的震颤外,震颤在深呼气后较易触及。
  • 凡能觸及震顫,可以確定有器質性心臟病變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二尖瓣狭窄

A

二尖瓣狭窄时,舒张期左心房的血液进入左心室发生障碍,倒是左心室的充盈量减少,左心房过度充盈,房内压增高,左心房代偿性扩张与肥厚。左心房压升高又可使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发生扩张和淤血,由于肺循环阻力增加与后期的肺小动脉硬化导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导致右心室负荷加重而发生代偿性肥厚与扩张,最后导致右心功能不全。
视诊: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可有中心性发绀。
触诊: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可触及及舒张期震颤,肝脏肿大,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下肢可有凹陷性浮肿。
叩诊:轻度狭窄时心界可正常,随狭窄加重,心浊音界呈梨形,即心腰部膨出,心尖稍向左增大,胸骨左缘第3肋间隙心浊音界增宽。
听诊:心尖部S1亢进,有较局限的、递增型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左侧卧位时更清楚,可伴有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肺动脉瓣区P2亢进,并可出现分裂;可有相对性收缩期再因。当肺脉动高压、肺动脉扩张所致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听到Graham Steell杂音。右室明显扩大引起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可在三尖瓣区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由于慢性淤血,肺底出现湿锣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雜音出現的分期+臨床意義

A

雜音出現的不同時期:臨床意義:

(1) 收縮期雜音:(多功能性)
- 房室瓣區最響,提示相應房室瓣關閉不全
- 動脈瓣區最響,提示相應動脈瓣狹窄,常見於二、三尖瓣關閉不全,主、肺動脈瓣狹窄
- 房、室間隔缺損或心室流出道狹窄
(2) 舒張期雜音:(病理性)
- 房室瓣區最響,提示相應房室瓣狹窄
- 動脈瓣區最響,提示相應動脈瓣關閉不全,常見於二、三尖瓣狹窄,主、肺動脈瓣關閉不全
(3) 連績性雜音(病理性):見於動脈導管未閉或動–靜脈瘻
(4) 雙期雜音:提示相應瓣膜同時存在兩種性質不同的病變(狹窄或關閉不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發熱的病因

A

1.感染性发热:各种微生物病原体侵人人体可致感染性发热。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是急性甲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引起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1)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2) 抗原一抗体反应
(3)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礙
(4) 內分泌代謝障礙
(5) 皮膚散热减少
(6)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发热的分有哪几度?

A
  1. 低热37.3C~38.0C
  2. 中等度热38.1-39C
  3. 高热39.1C-41.0C
  4. 超高热41.0C以上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A
  1. 發熱特點: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
  2. 伴隨症狀: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3. 多系统症状询问
  4. 患病以来一般情况
  5. 诊治经过
  6. 流行病學資料: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治疗或分娩史、服药史、职业特点等。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以咳嗽与咳痰为主诉的患者,您在病史询问时应包括哪内容(要点)?

A

1)发病年龄與性別、咳嗽病程、起病方式
2)咳嗽性質:程度、音色、连续性、发作性、单声咳嗽
3)咳嗽出現的時間與節律:
4)咳嗽性音色
5)痰的性質與量:、有何特殊气味,是否伴有血痰或咯血。
6)体位对咳痰有何影响
7)伴隨症狀及體征:是否伴有发热、胸痛、气喘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A

咯血

  • 病史:常有呼吸、循环系统病史
  • 出血前症状:喉部痒、异物感、伴咳嗽
  • 出血方式:咯出
  • 颜色:鲜红色或暗红色
  • 血内混合物:多混有泡沫,痰液
  • 黑便:无,如咽下可出现
  • 酸碱度:呈碱性

呕血

  • 病史:常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病史
  • 出血前症状:上腹部不适、恶心感,伴呕吐
  • 出血方式:呕出
  • 颜色:棕黑色或暗红色
  • 血内混合物:多混有胃液、食物残渣
  • 黑便:有
  • 酸碱度:呈酸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肺源性呼吸困難分類與特點

A

(1) 吸气性呼吸困难:特点为吸气显著费力,严重者吸气时可见「三凹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吸气时明显凹陷,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喘鸣音。
(2) 呼气性呼吸困难:特点为呼气费力、呼气缓慢及时间明显延长,常伴有呼气期哮鸣音。
(3) 混合性呼吸困难:特点为吸气与呼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增快、深度变浅,可伴有呼吸音异常或病理性呼吸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

(1) 劳力性呼吸困难:表现为体力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
(2) 端坐体位呼吸困难:表现为端坐时减轻,平卧位时加重,常被迫采取端坐或半卧位。
(3)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夜间睡眠中惊醒,突感胸闷,空气不足,被迫坐起,呼吸加深加快,重者可见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哕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此种呼吸困难亦称「心源性哮喘」。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中心性发绀vs周围性发绀

A

中心性发绀是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02降低引起。
发绀的特点是全身性的、除四肢与面颊朱亦见于粘膜(包括舌及口腔粘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温暖。
周围性发绀是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
发绀的特点是常见于肢体末稍与下垂部位(如肢体、耳垂、鼻尖)这些部位皮肤温度低、发涼,若按摩或加温耳垂与肢端使其温暖,发绀可消失。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对头痛患者进行问诊要点

A
  1. 头痛的特点:起病方式、头痛部位、头痛性質、头痛程度、头痛發生的時間與規律、头痛加重或緩解的因素
  2. 头痛的伴随症型

全头痛多为颅内及全身急性感染所致;伴颈部剧烈疼痛和脑膜刺激征多见于流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侧头痛见于偏头痛;浅在性头痛多为颅外病变;颅内病变引起的头痛多较弥散与深在;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或整个头部;神经性头痛部位不定,常呈弥漫性全头痛。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7
Q

心悸病因

A
  1. 器質性心臟病
  2. 心律失常
  3. 其他疾病:高熱/甲亢、貧血、低血糖症
  4. 飲食及藥物影響
  5. 心臟神經官能症
  6. B受體功能亢進綜合症
  7. 圍絕經期綜合症
18
Q

全身性水肿的常见病因

A
①心源性水肿: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
-特點:下垂性、對稱性、凹陷性
②肾源性水肿: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
-特點:早期晨起時眼瞼及顏面水腫,以後逐漸發展為全身水腫
③肝源性水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重症肝炎等。
-特點:腹水,一般頭面部及上肢不發生水腫
④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长期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慢性消耗性疾病所致的低蛋白血症或维生素B1缺乏。
-特點:常從足部開始
⑤内分泌源性水肿:如黏液性水肿。
-以顏面及下肢較明顯,為非凹陷性
⑥其他:药物性水肿、某些结缔组织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清病、间脑综合征、硬皮病等。
19
Q

惡心與嘔吐病因

A
  1. 反射性嘔吐
  2. 中樞性嘔吐
  3. 前庭障礙性嘔吐
  4. 神經性嘔吐
20
Q

腹瀉病因

A
  1. 急性腹瀉:
    - 急性腸道疾病
    - 急性中毒
    - 全身性疾病
  2. 慢性腹瀉
    - 胃部疾病
    - 慢性腸道感染
    - 腸道非感染性病變
    - 胃腸道腫瘤
    - 消化、吸收障礙
    - 其他: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
21
Q

三種黃疸鑒別

A

溶血性

病因:溶血性疾病
临床表现:貧血、脾大、血红蛋白尿
黄疸:浅柠檬色
血胆红素:STB ^ 、UCB ^ 
CB/TB: <20%
尿胆红素:(-)
尿胆原:增加
ALT、AST:正常
ALP:正常
胆固醇:正常
其他:网织红细胞增加
肝细胞性
病因:损害肝细胞的疾病
临床表现:右上腹痛、消化道症狀明顯、肝脾腫大   
黄疸:浅黄至深黄色
血胆红素:STB ^、CB ^、UCB^ 
CB/TB: 20%~50%
尿胆红素:(+)
尿胆原:轻度增加
ALT、AST:明显升高
ALP:可增高
胆固醇:轻度增加或降低
其他: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
胆汁淤积性
病因:影响胆汁排泄的疾病
临床表现:皮肤瘙痒、心动过缓、黃疸波動或進行性加深、膽囊腫大
黄疸:暗黄、黄绿、绿褐色
血胆红素:STB ^、CB ^
CB/TB:>50%
尿胆红素:(++)
尿胆原:减少或消失
ALT、AST:可增高
ALP:明显增高
胆固醇:明显增加
其他:影像学显示胆道病变
22
Q

尿頻、尿急、尿痛病因

A

1.尿頻
(1)生理性尿頻
(2)病理性尿頻:
-1)多尿性尿頻:糖尿病、尿崩症、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精神性多饮等。
-共同特点是多饮、多尿而无尿急、尿痛。
-2)非多尿性尿頻:
①炎症性尿频:
如膀胱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路结核、膀胱及尿道结石,特点是每次尿量少,常伴有尿急、尿痛
-尿液镜检可见炎性细胞
②膀胱容量减少性尿频:膀胱受压、结核或严重炎症
后的膀胱纤维性挛缩、膀胱占位等病变
-特点是持续性尿频,药物治疗难以缓解,每次尿量减

③下尿路梗阻性尿频: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尿道口息肉、尿道旁腺囊肿、处女膜伞等
-特点是每次尿量少,常伴有排尿困难
④神经源性尿频:癔症、神经源性膀胱
-特点为尿频而每次尿量少,不伴尿急、尿痛,尿液镜检无炎性细胞,常伴真性尿失禁
2.尿急、尿痛
(1)感染性:①上尿路感染②下尿路感染③鄰近器官感染
(2)非感染性

23
Q

關節痛病因

A
  1. 外傷
  2. 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結核球杆菌、腦膜炎球菌、梅毒螺旋體
  3. 變態反應和自身免疫因素
  4. 退行性關節病
  5. 代謝性骨病:VitD代謝異常、甲狀旁腺功能異常
  6. 骨關節腫瘤:惡性腫瘤
  7. 血液系統疾病:白血病
24
Q

神經反射性暈厥病因

A
  1.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
  2. 頸動脈竇性暈厥
  3. 情境性暈厥
25
抽搐病因
1. 顱腦疾病 2. 全身性疾病 3. 癔症性抽搐
26
以覺醒度改變為主的意識障礙
(1) 嗜睡: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可被唤醒,醒后勉强能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很快继续人睡。 (2) 昏睡:觉醒度降至最低水平,是一种比嗜睡重的意识障碍。病人处于沉睡状态,正常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强烈疼痛刺激或高声呼唤方可唤醒,醒后可做简短、模糊而不完全地答话,当刺激减弱后很快又陷人熟睡状态。 (3) 昏迷: 浅昏迷:病人意识完全丧失,可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周围事物及声、光刺激全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如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和回避动作,但不能觉醒。脑干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基本留。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中度昏迷:对外界的正常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动作很少。对强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可见呼吸节律紊乱等生命体征轻度改变。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深昏迷:對任何刺激全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生命体征显著改变,呼吸不规则,血压或有下降。大小便失禁。
27
問診的內容
1. 一般內容 2. 主訴 3. 現病史 4. 既往史 5. 系統回顧 6. 個人史 7. 婚姻史 8. 月經史與生育史 9. 家族史
28
現病史內容
1. 起病情況與患病的時間 2. 主要症狀的特點 3. 病因與誘因 4. 病情的發展與演變 5. 伴隨症狀 6. 診治經過 7. 病程中的一般情況
29
浅表淋巴结检查
1. 检查方法:触诊淋巴结时,应使该部皮肤和肌肉松弛,检查者将右(或左)手四指并拢,指腹平放于被检查部位的皮肤上进行滑动触诊。注意淋巴结部位、数目、大小、表面形态、硬度、压痛、活动度及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 2. 检查顺序 头颈部淋巴结一上肢淋巴结一下肢淋巴结。
30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的臨床意義
- 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 淋巴结结核 -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31
各鼻窦区压痛的检查方法
(1)额窦:检查者一手扶持受检者枕部,用另一手拇指或示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或双手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上方按压。 (2)筛窦:检查者双手固定于受检者两侧耳后,双手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方按压。 (3)上颌窦:检査者双手固定于受检者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顴部向後按壓。
32
甲状腺检查方法
嘱被检查者双手放于枕后,头向后仰,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和对称性。嘱被检查者作吞咽动作,则可见甲状腺随吞咽动作向上移动,常可据此将颈前的其他包块与甲状腺病变相鉴别。除视诊观察甲状腺的轮廓外,还应触诊进一步明确甲状腺的大小、轮廓和性质。 (1) 从后面检查甲状腺:被检查者取坐位,医师站在被检查者身后,让被检查者颈部肌肉松弛,以利于触摸。将双手拇指放在被检查者颈后,其余四指触摸甲状软骨两侧。首先触摸位于气管环前面的甲状腺峡部,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然后触摸甲状腺侧叶,一手示指、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指、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 (2) 从前面检查甲状腺:被检查者坐位,医师站在被检查者对面。检查峡部时,用拇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触摸甲状腺侧叶时,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指、中指在对侧胸锁乳头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压的甲状腺。同样,可检查另一叶甲状腺。
33
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
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了支气管呼吸音,即为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亦称管呼吸音。 - 肺組織實變 - 肺內大空洞 - 壓迫性肺不張
34
乾囉音機制+特點
由气流通过狭窄的支气管时发生漩涡,或气流通过有粘稠分泌物的管腔时冲击粘稠分泌物引起的震动所致。 ``` 听诊特点: ①吸气和呼气都可听到,但常在呼气时更加清楚 ②性质多变且部位变换不定,如咳嗽后可以增多、减少、消失或出现 ③音调较高,每个音响持续时间较长 ④几种不同性质的干哕音可同时存在 ⑤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的干哕音,有时不用听诊器都可听到,称喘鸣。 ```
35
湿哕音機制+特點
湿哕音又称不连续性呼吸附加音,是因为气道或空洞内有较稀薄的液体(渗出物、粘液、血液、漏出液、分泌液),呼吸时气流通过液体形成水泡并立即破裂时所产生的声音,很像用小管插入水中吹气时所产生的水泡破裂音,故也称水泡音。 ``` 听诊特点: ①吸气和呼气都可听到,以吸气终末时多而清楚 ②常有数个水泡音成串或断续发生 ③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改变 ④大、中、小湿哕音可同时存在 ⑤咳嗽后湿哕音可增多、减少或消失 ```
36
心包摩擦音+臨床意義
心包炎时,心包脏层与壁层由於生物或理化因素致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以致在心脏搏动过程中互相摩擦而产生振动,传至胸壁,听诊检查到的即为心包摩擦音。见于结核性、化脓性等感染性心包炎和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也可见于风湿性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尿毒症、心包原发或继发性肿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车感染性情况。
37
移動性濁音檢查
因重力下用,腹腔内有较多液体存留时,多潴积于腹腔低处,故在此处叩诊呈浊音。如患者仰卧位,腹中部由于含气的肠管在液面浮起,叩诊呈鼓音,两侧腹部因腹水积聚叩诊呈浊音。检查者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开始向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板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叩診,如呈鼓音,表明濁音移動。可用同樣方法叩診患者對側腹部,這種因體位不同而出現濁音區變動的現象,稱移動性濁音。當腹腔內游離腹水在1000ml以上時,即可查出移動性濁音。
38
脊柱壓痛與叩擊痛
脊柱壓痛:受检者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医师以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受檢者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了解是否有压痛。 叩擊痛: ①直接叩击法:受检者取坐位,医师用右手手指或叩诊锤直接叩击各椎体棘突,了解受检者有无疼痛。 ②间接叩击法:受检者取坐位,头部直立,医师将左手掌置于受检者头顶,掌面向下,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叩击左手手背,了解受检者有无疼痛。
39
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
``` 中枢性瘫痪 瘫痪分布:范围较广,偏瘫、单瘫、截瘫 肌张力:过高 病理反射:有 肌萎缩:不明显 肌束颤动:无 深反射:亢进 ``` ``` 周围性瘫痪 瘫痪分布:范围较局限,以肌群为主 肌张力:过低或缺失 病理反射:无 肌萎缩:较明显 肌束颤动:可有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
40
常做的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常做的浅反射有①角膜反射、②腹壁反射、③提睾反射。 常做的深反射有①肱二头肌反射、②肱三头肌反射、③桡骨骨膜反射、④膝反射、⑤踝反射、⑥霍夫曼征、⑦肌阵挛。 常做的病理反射有①巴宾斯基征、②奥本海姆征、③戈登征、④査多克征等。 常做的脑膜刺激征有①颈强直、②凯尔尼格征、③布鲁津斯基征。
41
脑膜刺激征定義+检查方法+(意義)
脑膜刺激征是指脑膜病变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刺激脊神经根,便相应的肌群痉挛,当牵扯这些肌肉时出现防御反应的现象,称为脑膜刺激征。 1. 检查方法 (1) 颈强直(cervical rigidity):嘱被检查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手托其枕部,做被动屈颈动作以测试其颈肌抵抗力。正常时下頦可接近前胸。颈强直表现为被动屈颈时抵抗力增强,下頦不能贴近前胸,患者感颈后疼痛。 (2) 凯尔尼格征(Kernig sign,又称克氏征):嘱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先将一腿的髋、膝关节屈成直角,然后检查者将其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如伸膝受限,达不到135°,并伴有疼痛及屈肌痉挛,为阳性。 (3) 布鲁津斯基征(8rudzinski sign,又称布氏征):嘱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检查者右手置于其胸前,左手托其枕部被动向前屈颈。如有双侧髋关节、膝关节反射性屈曲,为阳性。 2.临床意义: 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表现。最常见于脑膜炎,其次可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等。颈强直也可见于颈部疾病,如颈椎病、颈椎结核、骨折、脱位、肌肉损伤等。凯尔尼格征也可见於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等。
42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 漏出液 原因:非炎症所致 外观:淡黄、浆液性 透明度:透明或微混 比重: <1. 015 凝固性:不自凝 粘蛋白定性:阴性 蛋白质定量:25g/L以下 細胞計數:少量,以淋巴細胞、間皮細胞為主 細菌檢查:陰性 ``` ``` 渗出液 原因:炎症、肿瘤或物理化学刺激 外观:不定,可为黄色、脓性、血性、乳糜性 透明度:多混浊 比重:>1. 018 凝固性:能自凝 粘蛋白定性:阳性 蛋白质定量:30g/L以上 細胞計數:細胞數量相對多,病因不同細胞種類不同 細菌檢查:可找到致病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