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认知过程 Flashcards

1
Q

什么是认知?𐂂

A

认知是各种形式知识的总称,包括内容和过程两个部分。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认知内容是指你所知道的概念、事实、规则和命题。
认知过程是指你如何以一种让你能解释周围世界,操纵心理内容,并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 注意是伴随着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A

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具有 概括性、间接性,是对经验的改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A

表象是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是事物不在面前时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在思维中,特别是在形象思维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 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等特点。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简述想象的种类和作用

A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种类: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把想象分为:

  1. 无意想象:也叫不随意想象,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2. 有意想象:也叫随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根据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不同可分为: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理想、空想)

▪️作用

  1. 预见作用:现象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的方向。
  2. 补充作用:想象可以补充知识经验的不足。
  3. 代替作用:当某些需要不能得到实际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得到代替满足。
  4. 调节作用:想象能调节和改变机体的生理活动与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tips:预调替补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什么是推理?为什么人们在推理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

A

推理是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是推理的两种形式。

  1. 归纳推理: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2. 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的种类有:❶三段论推理;❷条件推理;❸线性推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解决问题的策略

A
  1. 算法策略: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算法策略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有时费时费力。
  2. 启发式策略: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 种方法。启发法不能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比较省时省力。
    ❶ 手段-目的分析:将需要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的目标,如河内塔问题的解决。
    ❷ 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❸ 逆向搜索:又称反推法,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❹ 选择性搜索:根据已知的信息和某些有关规则,选择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从突破中获得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搜索,直到解决问题。
    ❺ 类比迁移策略:把先前解决问题的经验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上,即找出先前解决过的问题与新问题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似性,运用这些相似性信息去解决新问题。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

A
  1. 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策略能保证问题的解决,但费时费力;启发法省时省力,但不能保证100%解决。
  2. 问题的表征方式:问题表征得越显著,干扰因素越少,对人思维的局限越小,越有利于问题解决。九点连线图问题实验表明,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表征方式,解决效果不一样。
  3. 知识经验:包括知识的数量和组织方式。与新手相比,专家的经验更丰富,因而解决问题的正确率高、速度快;专家的知识是按层次结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因而问题解决的质量更高。
  4. 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解决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陆钦斯量水实验说明思维定势会阻碍问题解决。
  5. 功能固着: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不能打破功能固着,会阻碍问题的解决。如邓克尔盒子实验。
  6. 原型启发:从某种客观事物(“原型”)中获得一些原理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如鲁班受丝毛草划破手指的启发而发明了锯子。称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为原型。
  7. 动机: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中等强度的动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 (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8. 情绪: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消极沮丧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決。
  9. 人际关系: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10. 无关信息:人们容易受到无关信息的影响,从而阻碍问题解决。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什么是创造性?它包括哪些心理成分?

A

创造性是指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
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包括: 辐合思维、发散思维和远距离联想能力以及人的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等人格因素。
吉尔夫特把思维分成复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并且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前景理论的主要观点

A

卡尼曼等人提出决策的前景理论。其基本观点之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选择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而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好” 的。对于小概率事件正好相反。前景理论还提出了损失厌恶的概念,即人们对损失比获得更敏感。
卡尼曼等人继承了西蒙的启发策略研究成果,认为人在决策时主要采用的启发法有:

  1. 代表性启发: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到相似性程度的影响。与总体的原型越相似,就越容易被归入该总体。
  2. 易得性启发/可用性启发:人们倾向于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即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是否容易提取来做决策。
  3. 锚定和调整启发法: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做出最初的估计后,以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 最初的估计做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斯内本现象

A

是语言生成者所犯的有限类型的口误中的一种。类似这样的发现说明,当你正在说话时,你的一些认知过程专心于觉察和修正潜在的错误。

在记忆中,有着类似意义的惯用语的表征是联结在一起的。
每当你遇到歧义词时,你会快速和高效地利用各种类型的依据,语境立即影响听者对歧义词意义的考虑。
最初为牛津大学的斯本内用他卓越的口误成就,创造了“斯本内现象”。他在斥责一个学生浪费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时候,说“You have tasted the whole worm(你已经品尝了整条虫子)”, 实际上,他是想说“You have wasted the whole term(你已经浪费了整个学期)”。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演绎推理

三段论推理

A

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复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例如:所有的A是B,所有的B是C,得出所有的A都是C。人们在进行三段论推理时,会产生四种误差:

  1. 气氛效应:前提中所使用的逻辑术语产生了一种前提气氛,促使被试容易接受包含统一术语的结论的现象。即全称推全称,特称推特称,肯定推肯定,否定推否定等。(伍德沃斯)
  2. 换位理论:是由于人们错误地解释了前提。(查普曼)
  3. 心理模型:对前提信息加工不充分,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在前提的基础上创建的心理模型不够多。(约翰逊-莱尔德)
  4. 信念偏见效应:推理内容符合人们的信念,则倾向于判断其结论为正确的,忽略了推理本身的逻辑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演绎推理

条件推理

A

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例如:“如果明天下雨球赛就停止”,明天有雨,所以球赛停止。在检验规则或假设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存在着一种对规则进行证实的倾向(沃森的“四卡片作业实验”,有一种观点认为,证实倾向是由于材料的抽象性、人工性导致的)。
条件推理有两种形式:取式、拒取式。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演绎推理

线性推理

A
  • 又称关系推理。认为所给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关系。例如:A在B左边,B在C左边,那么A就在C的左边。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决策

A

决策是指在几种备选的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决策时时发生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决策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行动的效果。决策可分为确定性决策(在确定的条件下)、风险决策(在不确定的条件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萨波尔-沃夫假设

A
德华• 萨波尔和他的学生本杰明• 李• 沃夫的跨语言研究,得出的有些激进的结论:即语言上的差异造成了思维上的差异。 
  1. 语言相关性:在说各自母语的两种语言背景中的人中,语言中的结构差异一般平行于非语言的认知差异。
  2. 语言决定论:语言的结构强烈地影响或完全决定说本族语的人感知和推理世界的方式。
  3. 研究并不支持语言决定论的主张,但是支持语言相关性的假说,认为语言上的差异产生了平行的认知上的差异。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问题解决

A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素,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通路。

所谓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因此,纽威尔和西蒙提出了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Tips :
问题解决的三个成分:①初始状态:表现为一组给定的信息;②目标状态: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③认知操作:也叫算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所采用的一定的认知操作。
17
Q

____是区分语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A

音位

18
Q

____是最小音义结合的单位。

A

语素

19
Q

____是言语的基本结构材料。

A

20
Q

____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形式。

A

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