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竞争与冲突 Flashcards

1
Q

合作的含义

A

不同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的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竞争的含义

A

与合作相对立的概念,是指不同的个体为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合作与竞争的原因

A

1.自我利益最大化
合作与竞争都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手段。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证明,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方式。
say霍布斯悖论、看不见的手

2.相互依赖:
当合作更能够促使利益最大化时,个体倾向于实行多个人的协同努力,通过合作来达到目标。
Kelley“相依理论”interdependence theory:“转换”-认为个人会将追求暂时的简单利益转换成为追求长期的优化利益或群体利益,导致了合作行为。此时,群体利益本质上成为了个体优化利益的存在方式。

3.情感与承诺:
情感可以激发人们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当个体对群体中某一特定个体产生心意相通的感觉时,他倾向于与其合作,不管对群体是否有利。
通过激发被试产生归属感和承诺来激活利他主义,可以促成被试间的妥协,一旦产生,即使其对手不合作,被试也仍然采取合作行为。

4.攻击本能:
竞争行为的一个原因;
愤怒特性与攻击的高相关;
看到他人没有采取合作行为时,进攻本能被激活,进而采取不合作行为。;
对社会结果的不公平感会激发人们的攻击本能,从而产生竞争行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

A

1.人际交互作用:
遵循社会交换理论中,双方行为形成公平和相互获益的关系的原则。若别人给予我们惠待,做出合作姿态,我们就会感到有偿还的义务,因此更倾向于与对方进行善意的合作;相反则倾向于以竞争方式回敬。
良好的合作环境的建立需要通过主动的接纳和付出来赢得。

2.沟通:
充分的沟通会导致更多的合作。群体成员间的沟通会影响合作或事竞争行为的产生。
沟通在促使双方讨论计划、增进彼此了解、做出承诺和使对方信服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作用。最为关键的是,他们通过沟通增强了信任,可能是沟通因素起作用的关键。

3.个体特点:
群体成员的社会属性、成员的性格背景(跨情境的稳定性)。
个体与他人相处时的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或策略:
a合作倾向,使大家都获益;b竞争倾向者,比他人更好;c个人主义倾向者,只管自己获益而不管他人得失;

4.奖惩结构:
a竞争性相互依存结构:个体最终所得是以别人的失去为条件的;
b合作性相互依存结构:成员间以积极的方式相联系,群体的绩效是以成员间的合作为基础的。
c“个人主义”结构:成员间的成绩相互独立的结构,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强调独立性,成员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认同与合作,易于形成个体的分化,并产生成员间始于社会比较欲望的原发性竞争倾向。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合作与竞争的社会作用

A

1.合作的社会促进作用:
合作式学习较之竞争性的或是个体式的学习方式在促进不同阶层孩子之间的相互接受和喜爱程度上有更大的有效性。

2.竞争作用的两面性:
在竞争状态下,人们的潜力会被激发,精力更加充沛,竞争使人的潜力得到动员,从而取得平时不能达到的成绩。一定强度的竞争对群体行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提高群体效率,增强群体凝聚力。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竞争心理优势

A

证明:囚徒困境;卡车运货游戏

引导:p428
1.发达社会:“循规导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的行为已经在“外规内则”的支持下规范化。外规,面向全体公众的社会规范约束;内则,可靠的经常性执行机制引导下内化为个人习惯素养的内在的遵守规范的意识和相应的行动习惯。
这种稳定的社会机制,发挥着支持人们弱化竞争心理优势、强化合作倾向的作用。
2.落后社会:“势力导引”,社会规则在面对势力时十分脆弱,使有些人成为法规之外的特殊人群。不同势力的人受到法规制约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社会情境下,竞争心理优势被强化了。因为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实际上可以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占据有利位置,而且这种竞争心理优势会泛化延伸,使人们热衷追求权势,因为权势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广泛的竞争优势和赢得避免法规制约的资本。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社会两难情境social dilemma

A

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发生冲突的一种情境。当群体中每个成员的选择都倾向于对自己有利,而个人的选择累积起来的后果最终会对群体成员不利时,就出现了社会两难情境。
社会两难情境中,个体选择了自己的短期利益,但从长远看,包括本人在内的群体成员的利益最终会被损害。
具有如下属性:
1.无论群体中其他个体是否合作还是背叛选择,个体做出背叛选择所得到的收益要高于其他做出合作选择所得到的收益;
2.行为选择的结果依赖于他人做出选择;
3.与合作选择相比,背叛选择总是对他人有害;
4.所有人合作的结果要比所有人背叛的结果更好;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搭便车效应free rider effect

A

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社会两难情境social dilemma的类型

A

1.公共资源两难:
指人们对于有限资源不加节制地恣意使用,最终每个人都会蒙受资源短缺的后果。
很有可能发生“公共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人们都竞相对资源进行掠夺,甚至滥用资源,最终使资源得不到补充而枯竭,为此社会成员必须通过合作来使资源合理再生和循环。

2.公共福利两难:
指人们都使用诸如血液、公共交通设施、公园等社会福利服务,但却不给予回馈,最终这种公共福利将无法维持下去。

两者的不同特征:
公共资源两难的关键是利益的减损性(subtractability),因为一个人消耗了这种资源,其他人就不可能享用了。
公共福利困境是非竞争性的(nonrival),因为公共福利是非排除性的,即不创造或维持这种公共物品也可以享受这种物品,结果就产生了搭便车效应。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如何避免搭便车效应

A

1.改变奖惩结构:
运用个人主义的奖惩结构,明确每个人的责任, 并使人们对自己消费的公共资源按量付出代价。

2.规范提醒:
规范对个体有约束作用,因为违反规范可能意味着个体对于群体的一种脱离。

3.营造有利气氛:
有利的气氛相当于一种提示,产生无形的压力,个体会发生同步行为,保持。

4.强化成员联系;
小群体的紧密联系预示着会发生更密切的关联,从而产生利益上的关联,不易发生搭便车现象。

5.增进成员间的沟通:
沟通促进合作,成员间的讨论,会为共同制定合作性共识提供机会。也有利于增强成员对于群体的认同水平,进而进行更加有效的合作,使群体内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群体间竞争

A

群体比个体更具有竞争性:
与个人情境相比,当人们处于群体中、群体成员身份凸显时,竞争心理优势会表现得更加突出,合作也变得更加困难。
群际相互作用倾向于引发人们的竞争性,降低合作性。即竞争的“不连续效应”、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竞争性是不一致的/不连续的。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不连续效应的发生机制

A

1.个体的自私行为在群体中更容易得到社会支持;
与个体间发生作用的情境相比,群体更容易凸显贪婪和自私。因为当个体从外群体掠夺他想要的东西时,会得到所属群体的支持,个人情境中这种支持是得不到的。

2.个体对于所在群体的认同感使得他可能怀有对外群体的偏见

3.可鉴别性被弱化:
个体间的竞争,敌我非常明确,个体做出竞争决策并且为这个决策负责任。而群体中,个体的自我意识被群体整体所隐匿,对于群体的竞争决策可以不承担像个体决策时那么多的责任。匿名为责任提供了保护屏障,导致了更多的竞争。

4.社会同一性理论:
人的社会同一性是以其所归属的群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个体为了建立积极的同一性,努力加入有吸引力的群体,并且尽最大努力来提高其所属群体相对于外群体的地位。提高群体地位可以通过偏见性知觉和对外群体的歧视实现。因此,仅仅是划分群体就足以引起竞争的动机。对手不是内群体成员的事实,会强化不连续效应的发生。
而在个体人际关系情境中,因为卷入的双方可能把彼此都看作是同一个群体的成员,竞争就会被减弱,此时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减少了人们竞争的倾向。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什么是冲突

A
个体或群体感受到另一方的不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并进行反击的现象。
冲突的发生需要具备四个基本要素:
1.双方存在对立的利益关系;
2.各方都坚信对方将会或已经损坏已有的利益;
3.意识到对立关系;
4.采取行动破坏对方利益;
类型:
认知冲突;情绪冲突;行为冲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冲突的作用

A

1.冲突是深化互动双方彼此了解的一种途径,有时认知冲突可以导致观念改变。恰当引导,可能转化为促进群体效能的积极因素的。
认知冲突发生时,会促成成员对不同观点的思考和判断,提高其认知加工深度,增加独享信息的分享度,诱发决策过程中新知识的构建,促进群体决策水平的提高。

2.群际间的冲突是群体确认其同一性的有效手段:
冲突迫使人们站在一方的立场上,使我们和他们区分更清楚,从而加强了内群体的连接。

3.冲突引发社会变革。
say黑人的种族解放运动

  1. 企业中的应用,主动构建冲突,使公司有效决策
  2. 人际关系的破裂,资源的巨大浪费。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引发冲突的因素

A

1.竞争:
得到-失去的竞争情境引发了群体的冲突。

2.威胁:
冲突情境中的潜在威胁越大,冲突程度越高,打成一个合作性的解决方案就越困难。冲突不仅不是应对冲突的有效方法,还会对冲突的发生和升级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不公正感:
越富有竞争性和人为自己的产出有价值的个体或群体,越容易感到所得的不公平,并倾向于进行报复。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经济公平、社会常规或准则都会影响公正感。
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们的公平和公正观念有着巨大的差别。
在社会内部,随着人们的社会位置发生变化,关于公平和公正的观念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当一个社会的各阶层和群体对于公平和公正的观念趋于一致的时候,社会就不同意冲突。反之则容易发生冲突。

4.知觉偏差
	a镜像知觉
	b双重标准
	c冲突维持归因
认知偏差,使双方维持不信任状态,并会在特定事件的触发下最终引发冲突。
并且因为受到群体思维、群体极化、不连续效应等影响,在群体情境中更容易出现。

5.个人因素:
个人的价值体系和个性特征两方面。sayA型人格;价值观差异是引发冲突的重要深层原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镜像知觉mirror-image perception

A

指对立双方持有关于对方的相似的知觉印象。这种印象通常是负性的、消极的,主要特征是相互之间对对方的看法惊人的相似,像镜子一样相互反射。
say冷战时,美苏对对方的印象。
其连锁效应其实是一种预言的自我实现。

17
Q

双重标准

A

指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标准具有双重性。由于受自我价值保护的影响,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具有正向意义的;而对方所做的都是具有负向指向的。
say美苏冷战

18
Q

冲突维持归因conflict-maintaining attributions

A

指人们倾向于用不好的解释去推断对方的某种行为。这种冲突维持归因使人们将自己的敌对行为合理化。

say苏联的让步被解读为经济实力的减弱

19
Q

冲突的平息

A

1.接触;
接触可以促使人们进行交流,减少敌意进而降低冲突发生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心理上的相互融合。接触必须双方地位完全平等呢个,且接触充分。此外,只适用于冲突程度较低的对象,是一种出击的降低冲突的技术。
say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有效地降低了种族歧视的程度。

2.共同目标:
拥有超越群体自身的超级目标super ordinate goal。超级目标的存在,引发了更高的超级同一性super ordinate identity,即成员们感到他们已经同自己的群体一起,从属于一个包容范围更广的新的整体。此时原来的群体属性消退,人们赢得了在更大群体中的同一身份感。形成更大的躯体你,冲突被融合所替代。
超级目标和共同实现目标的努力,使群体成员不再关注相互间的冲突,而把注意力集中于努力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形成个体间新的相互依赖。
和结果也有关系,成功可以促进关系发展;失败可能会重新激化冲突。

3.谈判

4.第三方的介入
a和解
b调停
c仲裁

20
Q

影响谈判结果的因素

A
一、灵活性是影响谈判的首要因素。say谈价钱时最后再对价钱进行让步。
可能削弱或损害认知与行为灵活性的原因包括:
1.反应性贬值
2.认知启发
3.锚定效应
4.损失框架

二、准确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
有效地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和理解,提高信任,进而促使问题朝良性的解决方向发展。

三、争取双赢的谈判结果;
双方都作出一些让步,达到整合一致。提高技能见p438

21
Q

整合复杂性integrative complexity

A

谈判中的灵活性需要很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

包括对结果的预期、对选择的权衡、对潜在策略的考虑等搜集信息的过程。

22
Q

反应性贬值reactive devaluation

A

认为任何对对方有利的都对自己不利,也称为“不相容知觉”

23
Q

认知启发cognitive heuristics

A

过度依赖显著信息和明显特征

24
Q

锚定效应anchoring

A

对初始付出的评价给予了过多的权重

25
Q

损失框架loss framing

A

因为过分聚焦于损失而导致错失达成协议的机会

26
Q

整合一致integrative agreement

A

谈判双方通过协商,都获得了自己最想要的资源,这种获得不像折中的方法那样必须牺牲自己一半的利益。相反,只是失去一些自己不看重的东西,以此从对方那里获得自己更想要的东西。
前提是双方想要得到的资源不一致,交换有相互需要的基础。

27
Q

和解conciliation

A

受到冲突双方信任的第三方在两方之间提供非正式的沟通,促进冲突的解决。和解人起的作用更多时候是一种沟通渠道,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和交流,客观地了解各自的立场和观点,促使双方达成协议。
多用于家庭和社区冲突等相对亲密的关系中。国际事务中也有,say巴以冲突,美国调解

28
Q

调停mediation

A
中立的第三方使用劝说、讲道理、建议等方式i,来促进冲突双方达成一致。
常用于婚姻纠纷、劳资纠纷、民事纠纷等。
注意两点:
冲突强度不能太高,中等水平时最有效;
第三方必须被承认是中立的
29
Q

仲裁arbitration

A

运用权威的第三方对冲突双方施加强制性影响来达成协议,实现冲突的解决。
仲裁者拥有地位上的不可侵犯性,其决定带有某种程度上的强制性,能够迅速解决一些久而未决的冲突。
一方不满意也可能引起再次爆发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