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 Flashcards
(2 cards)
血液透析護理程序
血液透析護理措施重點
* 透析前先評估護理對象的生命徵象、身體狀況(出血、心臟缺血、呼吸困難、下肢有無水腫、體重增加等情形、血管瘻管的血流量,所有藥物應延至血液透析後給予)。
* 進行血液透析之前,靜脈瘻管/導管應先以消毒劑消毒。應確保使用的消毒劑與導管物料相容,以免損壞導管(應遵循醫院的指引,並參考導管製造商的建議)。
* 進行血液透析時,應檢查導管出口處有否感染症狀並將敷料更換。
* 每次穿刺的地方要輪流更換,且扎針的方向需與血流方向一致,以減少瘻管狹窄。
* 進行血液透析時,需要每小時測量血壓及脈搏,及記錄檢查。
* 進行血液透析時,需定時檢查手臂肢端的脈搏及膚色。
* 進行血液透析時,要維持透析液的溫度在 37.8°C
* 進行血液透析時,要觀察護理對象有否出現出血情況,檢測凝血時間及出血時間。
* 進行血液透析時,護理對象要卧床休息,避免太大動作,以免意外拉脫導管或令透析系統的喉管鬆脫,影響透析機的正常運作。
* 導管應用膠布固定,以避免導管被拉扯或導管出口處有損傷,亦可預防感染。
* 護理對象及家屬要加倍留意,避免活動時將導管拉脫或令透析系統上的接駁位鬆脫。
* 導管出口處可使用無菌紗布或附有吸水棉的透明敷料覆蓋。如導管出口處滲血,應以紗布覆蓋。
* 應保持導管上的敷料清潔和乾爽。當敷料被沾濕、鬆脫或有明顯污垢時,應予以更換。
* 針拔除後,需輕壓傷口 10分鐘以防出血。如果是人工血管,則需壓30分鐘才會止血。
* 進行血液透析後,應留意入針位置是否經已止血,並以無菌敷料妥善覆蓋。如再無血液滲漏,可於24小時後把敷料移除。
* 每節透析時段結束時,於導管出口處塗上含有聚維酮碘(Povidone lodine)的消毒藥膏或枯草桿菌素 (Bacitracin)/ 短桿菌素 (Gramicidin)/粘菌素 B (Polymyxin B)藥膏(應遵循醫院的指引,並參考導管製造商的建議,確保藥膏不會影響導管質料)。
* 透析結束後,需檢測生命徵象,以防姿位性低血壓,並注意併發症。
* 每次進行血液透析後,必須消毒機器。對於護理對象的血液及其污染物需特別小心處理,以防止肝炎及愛滋病的傳播。
* 教導護理對象回家後,需要注意按時服藥、血管的保護、飲食以及水分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