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与自杀 Flashcards

1
Q

心境障碍的概述

A

心境障碍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主要的心境障碍包括:抑郁症、双

相心境障碍、恶劣心境障碍与环性心境障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抑郁发作与抑郁症

A

抑郁症又称单相障碍,是指经历了一次或多次的抑郁发作,期间没有躁狂发作的精神障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抑郁发作的特征性表现

A

(1) 抑郁心境;
(2) 在平常的活动中丧失兴趣和乐趣;
(3) 食欲紊乱;
(4) 睡眠紊乱;
(5) 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
(6) 精力减退;
(7) 无价值感和内疚感
(8) 思维困难
(9) 欲死亡或自杀的想法
(10) 其他的抑郁发作症状(妄想和幻觉等精神病症状)。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抑郁发作的程度

A

ICD诊断系统将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典型症状和附加症状,以此将抑郁发作分为重、中、轻度
重度抑郁发作:全部3条典型症状+5条附加症状整个发作至少持续2周
中度抑郁发作:2条典型症状+3或4条附加症状整个发作至少持续2周;天
轻度抑郁发作:2条典型症状+2条附加症状,整个发作至少持续2周立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典型症状及附加症状

A
(1)典型症状
①几乎整天心境抑郁,几乎天天如此;
②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或愉快感;
③精力减退,易疲劳。
(2)附加症状
①缺乏自信心或自尊;
②不合情理的自责;
③反复出现自杀或想死的念头;
④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⑤精神运动性改变,激越或迟滞;
⑥睡眠障碍;
⑦食欲改变。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DSM-IV对抑郁发作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A

①在同一个2周时期内,出现与以往功能不同的明显改变,下列症状表现出5项以上,其中至少1项是1)心境抑郁或2)丧失兴趣或乐趣。
主:不包括明显是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或者是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幻觉所致的症状。
1)几乎每天的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这或者是主观的体验,或者是他人的观察,注:儿童
或青少年,可能是心境激惹。
2)几乎每天的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对于所有活动的兴趣都显著减低。
3)显著的体重减轻或体重增加,或几乎每天食欲减退或增加,注:儿童则为未达到应增体重。
4)几乎每天失眠或嗜睡。
5)几乎每天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缓。
6)几乎每天疲倦乏力或缺乏精力。
7)几乎每天感到生活没有价值,或过分的不合适的自罪自责。
8)几乎每天感到思考或集中思想的能力减退,或者犹豫不决。
9)反复想到死亡,想到没有特殊计划的自杀意念,或者想到某种自杀企图或一种特殊计划以期实行
自杀。
②这些症状并不符合混合发作的标准。
③这些症状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和其他重要方面造成功能缺损。
④这些症状并非由于某种物质或由于一般躯体性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效应。
⑤这些症状不能归于离丧;后者即,在失去所爱者后出现这些症状并持续2个月以上,其特点为显
著的功能缺损,病态地沉溺于生活无价值、自杀意念,精神病性症状或精神运动性迟缓。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DSM-5对抑郁发作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A

①同DSM-IV中①的内容。
②同DSM-IV中③的内容。
③同DSM-IV中④的内容。
注:对于重大丧失(如丧痛、经济破产等)反应,可能包括①所列出的症状。尽管这类症状对
于丧失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或反应恰当的,但除了对于重大丧失的正常反应外,也应该基于个人史和
丧失的背景下表达痛苦的文化常模来考虑是否还有重性抑郁发作(抑郁症)的可能
④这种重性抑郁发作的出现不能用分裂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样障碍、妄想障碍或
其他特定或未特定的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来更好地解释。
⑤从无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
注:若所有躁狂样或轻躁狂样发作都是由物质滥用所致的,或归因于其他躯体疾病的生理反应,
则此排除条款不适用。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躁狂发作的主要特征

A

(1) 情感高涨与易激惹;
(2) 自尊的膨胀;
(3) 睡眠需要减少;
(4) 言语增多;
(5) 思维奔逸
(6) 注意力分散;
(7) 精力充沛;
(8) 行为鲁。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DSM-IV对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A
①持续至少1周(或更短时期,只要达到必须住院程度)的一个异常的、而且持续的表现出心境高
涨,夸大或激惹。
心理学考研不二之选
②在此心境障碍时期内,持续表现出下列症状中的3项以上,并有较显著的程度
1)自我估价过高或夸大会不卧丑习主盐
2)睡眠需要减少;
3)比平时更健谈,或感到一直要讲话的紧迫感;
4)意念飘忽,或主观上体验到思想在赛跑;
5)随境转移,容易分心;
6)有目的的活动增加,或精神运动性激越
7)过分的参与某些有乐趣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有潜在或可能会乐极生悲的造成痛苦的后果。
③这些症状并不符合混合发作的标准。
④已严重到会产生职业和日常社会活动的明显缺损或严重到必须予以住院以防止伤人或自杀,或⑤这些症状并非由于某种物质或由于一般躯体性情况所致的直接生理效应。
注意:确定由于躯体性抑郁治疗所致引起的躁狂样发作,不应归于双相I型障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DSM-5对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A
①同DSM-IV中①的内容。
②同DSM-IV中②的内容。
③同DSM-IV中④的内容。
④同DSM-IV中⑤的内容。
注:由抗抑郁治疗引起的一次完整的躁狂发作,持续存在的全部症状超过了使用的治疗的生理
效应,这对于躁狂发作而言是足够的证据,因此可诊断为双相Ⅰ型障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混合发作

A

混合发作是指一个短期(至少1周内)较轻的病人会同时符合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
众学简快·温馨提示
在DSM-5中,取消了混合发作的诊断术语,使用标注“伴混合特征用于双相及相关障
碍,也用于抑郁障碍。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轻躁狂发作

A

轻躁狂发作的主要表现为言语增多、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情感高涨和易激惹达到了肯定异常
的程度。轻躁狂发作和躁狂发作的主要区别是轻躁狂发作不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且其社会功能受
损不明显,无需住院治疗。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双相(心境)障碍(高频考点)

A

双相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发作又可能有抑郁发作的精神障碍。目前的DSM诊断系统中,双相障
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I型双相障碍:至少有一次躁狂发作,在躁狂发作之前或之后可有轻躁狂或重性抑郁发作。
(注:教材此处说法有误,以高秘内容为准)
(2)Ⅱ型双相障碍:没有躁狂发作,但目前或过去存在轻躁狂发作和重性抑郁发作。
即1型双相障碍一定有躁狂发作,ⅡI型双相障碍一定无躁狂发作。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恶劣心境障碍

A
恶劣心境是一种轻度的抑郁,与抑郁症很相似只是症状还不是那么严重或不够多
(1)DSM-IV对心境恶劣的诊断标准
①在至少2年内的多数日子里,一天内大多数时间出现抑郁心境,可以是主观的体验,也可以是他
人的观察。
注:如是儿童和青少年,心境可为易激惹,而病期至少1年。
出
②在抑郁时,至少表现出下列2项以上:
1)食欲差或食量过多
2)失眠或睡眠过多;
3)精力不足和疲劳乏力;
4)自我估计过低;5)注意力集中差和难以做出决断
6)感到绝望。
③在此障碍的2年病期中(儿童或青少年为1年,没有一次症状①或②消失长达2月以上
④在此障碍的2年病期中(儿童或青少年为1年),从无重性抑郁发作,即不可能归于慢性重性抑
郁障碍,重性抑郁障碍,部分缓解。
主:在心境障碍之前可以先有一次重性抑郁发作,随之为充分缓解(无明显症状两月之久)
此外,在2年(儿童或青少年为1年)心境恶劣障碍中,可以叠加重性抑郁发作,此时可以同时给
予两种诊断,只要符合诊断标准。
⑤从来没有过躁狂发作、混合性发作或轻躁狂发作,而且也从不符合环性心境障碍的标准。
⑥此障碍并非发生于某种慢性精神病性障碍,例如精神分裂症或妄想性精神障碍。
⑦这些症状并非由于某种物质,或由于一般躯体性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效应。
⑧这些症状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和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2)DSM-5对心境恶劣的诊断标准(此障碍合并了DSM-IV的慢性重性抑郁障碍与恶劣心境障碍
①同DSM-IV的内容。
②同DSM-I的内容。
从字间
③同DSM-IV的内容。
④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可以连续存在2年。理学考研不二之选
⑤从未有过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且从不符合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
⑥同DSM-IV的内容。
⑦同DSM-IV的内容。
⑧同DSMIV的内容。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环性心境障碍

A

环性心境障碍的患者可以在数年内一直处于轻躁狂或抑郁状态中,症状较轻微,以致其成为了
患者的一种生存方式。
()DSM-IV对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
①至少2年,呈现多次轻躁狂症状及多次抑郁症状,但不符合重性抑郁发作。
注:如系儿童或青少年,病期至少1年。
②在这2年中(儿童或青少年为1年),没有一次症状消失长达2个月
③在这2年中,从无躁狂、抑郁发作、轻躁狂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注:在环性心境障碍2年中(儿童或青少年为1年),可以叠加轻躁狂或混合性发作、重性抑
郁发作(此时可诊断为双相Ⅱ型障碍及环性心境障碍)。象温美的宝微电
④症状①不可能归于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也不是叠加于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样精神障碍、妄想
性精神障碍或未注明精神病性障碍。
⑤症状并非由于某种物质,或由于一般躯体性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效应。
⑥症状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和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2)DSM-5对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
①至少2年(儿童和青少年至少1年)的时间内有多次轻躁狂症状,但不符合轻躁狂发作的诊断标
,且有多次抑郁症状,但不符合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2在这两年的时间内,轻躁狂期和抑郁期至少有一半的时间,且无症状的时间每次未超过2个月。
③从不符合重性抑郁、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④诊断标准①的症状不能用分裂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样障碍、妄想障碍、或其他
特定的或未特定的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来更好地解释
同DSM-IV的内容。
⑥同DSM-IV的内容。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心境障碍的病因

A

1.抑郁的生物学因素P157
(1)遗传学因素:抑郁与遗传有关,心境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其发病率通常要高于一般人群。
(2)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抑郁与睡眠有关,部分抑郁症患者存在适应性睡眠改变的相对缺乏。
(3)生物化学的研究:抑郁与受体有关,部分患者受体系统可能存在异常。
(4)神经内分泌系统:抑郁是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的共同作用。特别是肾上腺素皮质所分泌
的肾上腺素皮质激素。
2.抑郁的社会心理学因素
(1)心理动力学观点:早期心理分析家认为抑郁是自我对内心冲突的防御的表现,是一个人为想象
中的罪恶而惩罚自己的手段。现代的心理分析理论认为抑郁源于先天的缺陷,常常源于早年的丧失。(2)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观点:抑郁源于未能完整和真实地生活而产生的一种非存在感。自杀是这
种非真实感达到极致后的选择。这种不真实感的一个方面可能是对孤独的恐惧。
(3)行为主义观点:抑郁者糟糕的人际关系是抑郁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正常情感的强化量
不断减少,对异常情绪症状的奖励量增加,使得异常情绪恶性循环。
(4)认知理论的观点:负性的自我观、世界观、未来观、无助感和无望感会引发抑郁情绪与症状。
(5)社会因素:消极事件导致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提高。

17
Q

心境障碍的治疗

A

对心境障碍的治疗,首先要采用医学手段控制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渡过危险期。在病情较稳定
以后,积极恢复患者的职业和心理社会角色和功能,通过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教育及必要的药物
维持治疗,降低患者复发、再发的危险。
(一)生物治疗P167
1.电抽搐治疗
电抽搐治疗常用于治疗难治、症状特别严重、需要迅速控制的患者
2.药物治疗
(1)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三环类(TCA)、四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
5-HT与NE再摄取抑制剂(SNRI):NE及特异性5-抗抑郁药(NaSSA
理之选
(2)抗躁狂药: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
众学简快·温馨提示

心境稳定剂包括(1)锂盐;(2)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3)非典型抗
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利培酮等。
3.光疗法
光疗法应用人工亮光模拟延长日间光照,是治疗季节性心境障碍的最有效的方法。
4.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与急性期治疗使用相同的药物,可以是同样的剂量,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减量。
(二)心理治疗
对心境障碍心理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抑郁症。1.心理动力学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强调工作的重点是支持和再保证,通过减少患者的焦虑,使他们感到安全,获
得支持、舒适和轻松来缓解症状。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再揭示其症状的根源。
2.认知治疗
人知治疗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认知歪曲和思维上的习惯性错误,以达到治疗效果
这些改变通过行为实验、逻辑辩论、证据的检验、题解决、角色扮演、认知重建等途径得以实现
3.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通过操纵强化的时机、提高患者获得强化的比率来消除抑郁状态的;借助社会技能训
练的技术直接教给患者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的技能或其他应对技能。这些技术包括渐进的达成目标
训练、决策训练、自我强化训练、社交技能训练以及放松训练等
4.人本主义治疗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治疗家在治疗中帮助抑郁和自杀的患者认识到他们的情感痛苦是一种真实
的反应。引导患者发现实现自己个人生活目标是获得更好的生活的理由。
5.团体心理治疗
对8~12个患者同时进行治疗,通过团体治疗激发和运用患者之间的积极的互动作用
(三)家庭教育
首先理解患者的人格和他们及其家属对心理障碍的先人之见,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针对性的
家庭教育。通过家庭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
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的来自家庭的支持和有效的帮助。

18
Q

自杀的种类

A

1.情绪型(冲动型)自杀:常由于爆发性的情绪所引起,一般进程较快,常突然发生。
2.理智型(非冲动型)自杀:由于自身经过长期的评价和体验,作了充分的判断和推理以后,逐步
地萌发自杀的意向,有目的有计划地执行自杀措施,其进程较缓慢。

19
Q

自杀的原因

A

1.心理因素
(1)应激:人际关系冲突、被拒绝和分离可能促使年轻人自杀;经济问题和疾病可能分别导致中、老年人自杀。
(2)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自杀是指向自己的破坏冲动超过建设冲动的结果。
(3)认知理论:无望感使自杀者认为自杀是唯一摆脱痛苦的方式。
(4)行为主义理论:自杀是习得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视自杀行为为操纵行为,是一种“呼吁帮
助”的行为,即通过自杀行动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2.文化、宗教和社会因素
特殊的文化、宗教、动荡的社会环境、不稳固的家庭结构等,都可能提高个体的自杀率。

20
Q

评估自杀的危险因素

A

(1)痛苦(pain):评估个人受到了多大的伤害,其所受到的伤害是否是无法承受的。
(2)计划(plan):评估他是否定下了自杀的日期?否有什么特殊的日子?自杀计划的具体内容
是什么?其内容是致命的吗?他是否真有可能实施这个计划?
(3)既往史(previous history):评估既往的自杀企图、重要他人的丧失、疾病、婚姻关系的破
裂、身心上的创伤以及性侵犯的情况。
(4)附加情况(plus):评估社会支持的情况,个体抱有的希望与活下去的理由

21
Q

热线干预与危机干预

A

自杀热线的工作人员努力倾听来电话者的诉说,同时与其讨论为什么不要自杀,并告诉他们在
什么地方去寻求专业的帮助。保持交谈、建立信任是热线干预的基本原则。
在热线咨询中,咨询师要建立起心理上的接触与沟通,评估自杀的危险性、可能性,确定问题、
探索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并得到对方暂时不实施自杀的承诺和保证,以便争取时间,使其危机及
态度有所转机。

22
Q

自杀干预的原则

A

1.组织自杀干预小组(单咨询师的力量不足以应付危机):迅捷、效率、合作;
2.识别高危人群;
.检出高危个体的风险因素;
4.消除或排除自杀工具及条件;
5.解决即刻危机或困难,提供缓冲机会;6.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7.提供应激应付策略,帮助解决危机和困难。

23
Q

自杀的高危人群

A
1.抑郁症患者(59%有自杀观念);
2物质滥用者和酗酒的人:
3.老年人
4.分居者和离婚者:
5.独居者
6.移民:
7.先前有过心理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