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人格 Flashcards

1
Q

人格

A

个体一套独特而一致的行为模式
(1)一个人跨时间和情景的一致稳定性(一致性)
(2)不同人面对相同情景的反应的行为差异性(特殊性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2
Q

人格特质的五因素模型

A

麦克雷和科斯特
外向性:正向情绪性。得分高的人被描述为外向的、善于交际的、乐观的、友好的、坚定而自信的和合群的
神经质:负向情绪性。..更加焦虑、有敌意、自我意识感强烈、不安全和脆弱。面对应激会更过度反应,会显示出相对他人更多的冲动和情绪不稳定
开放性:与好奇心、灵活性、生动的幻想、想象力、艺术敏感性和非传统态度有联系,这个特质是决定人们政治态度和意识形态的关键因素
亲和性:得分高的人比较有同情心、信任他人、合作、谦虚和坦率。得分低的人表现出多疑,具有对抗性和攻击性
尽责性:…比较遵守纪律、井井有条、守时而可靠。尽责性是工作中勤劳和可靠的有力保障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3
Q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

A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即要求立刻满足产生的冲动,是原始的、本能的人格成分。本我通过驱动原始的生理冲动来为人类的行为提供能量。本我参与初级思考,这是原始的,没有逻辑的、非理性和受幻想指引的。
自我:..现实原则,即延迟本我的冲动直到出现合适的发泄方法与环境,是影响决策的成分。自我调节本我即时满足的强烈欲望和外部社会的期望与适宜行为的准则。自我在决定行为时会考虑社会现实。参与二级思考过程,相对理性,现实,倾向于问题解决方向
超我:..道德原则 ,是人格中的道德成分,吸收了社会关于对和错的标准。在3-5岁时超我从自我中发展出来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4
Q

意识(冰山理论)

A

意识:对内部和外部刺激的觉知包括你对外部事件的觉知,..内部感觉..,自己独有体验..,对这些体验产生的想法的觉知。意识的内容一直在变化,不断的改变是意识最本质的性质。
前意识:包括在意识之下并容易被提取出来的材料
无意识:潜藏在意识之下但对行为有很大影响的思想、记忆和欲望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5
Q

焦虑和防御机制

A

指保护一个人不受像焦虑和愧疚这样不愉快的情绪影响的大部分无意识反应,通常是自我欺骗的心理策略(合理化、压抑、替代、投射、反向形成、退行、认同自居、升华)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6
Q

合理化

A

即创造似是而非的使不被允许的行为合理化的借口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7
Q

压抑

A

最基本也是使用最广的防御机制。压抑使令人烦恼的想法和感觉埋藏在无意识里,有时也叫动机性遗忘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8
Q

投射

A

指将一个人自己的想法、感觉或动机归因于别人。通常投射到别人身上的想法是那些会让一个人感到愧疚的想法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9
Q

替代

A

指的是将情绪感觉(通常是愤怒)从它们本来的来源转移到替代的目标上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0
Q

反向形成

A

指的是一个人表现出真实想法的反面,对性欲的愧疚通常导致反向形成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1
Q

退行

A

指的是逆转回不成熟的行为方式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2
Q

认同自居

A

指的是通过形成想象的或真实的与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关系来增加自尊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3
Q

升华

A

指的是在无意识中不被接受的冲动形成了被社会接受的,甚至被喜爱的行为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4
Q

弗洛伊德心理性欲阶段

A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就是心理性欲的发展,以力比多的释放为焦点,可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口欲期(0-1):认为孩子的喂养经历对后续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孩子断奶方式的重要性。口欲期的固着可能会是之后生活里贪吃和吸烟的基础
肛门期(2-3):重要事件是如厕训练,这代表着社会第一次系统调节儿童生理冲动的努力。严重的惩罚性如厕训练可能会导致以后生活里对性活动的焦虑
性器期:可能会出现恋父/母情结,指的是孩子对父母中异性的那一方产生带有性欲的偏爱,而对同性的一方产生敌意,看作竞争者。儿童需要通过消除对异性家长的性渴望和对同性家长的敌意来解决恋母情结
潜伏期(6-12)和生殖期(青春期之后)
其中,潜伏期的主要满足区域仍然是性器区,但是在儿童的行为没有表现出来,因为儿童为了解决恋父或恋母情结的冲突,都压抑了性的表现。潜伏期的儿童把“力比多“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的游戏中去,他们开始专注于社会情感的发展。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儿童进入生殖期。性冲动重新出现并再次关注生殖器。在这时,性能量常常转移到异性同龄人。
弗洛伊德相信无意识的性冲突生根于童年时期,而且是导致绝大多数人格问题的原因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5
Q

个体/集体无意识(荣格

A

个体:个体无意识内的材料没有进入一个人的意识是因为被压抑或忘记了。

集体:指的是人们从祖先遗传下来的潜在记忆痕迹

How well did you know this?
1
Not at all
2
3
4
5
Perfectly
16
Q

原型

A

带有情绪的有着普遍意义的图片和思想形式,常常出现在梦里,表现在一个文化的艺术、文学和宗教的象征里

17
Q

固着

A

固着指无法像预期一样从一个阶段前进到另一个阶段,本质就是发展停滞了一段时间,可以由某个阶段需要的过度满足或过分的无法满足引起

18
Q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A

人类动机最首要来源是对优越感的追求。
补偿: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克服想象或真实的自卑感所做的努力。
过度补偿:过分自卑导致了反常的追求优越感以隐藏自卑

19
Q

评价心理动力学

A
优:无意识动力会影响行为;
内在冲突对产生心理疾病有重要作用
早期儿童经历对成年人格有很大影响
人们确实会使用防御机制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批评:可证性弱,观点太模糊且易推测
样本不具代表性
证据不充分,太依赖临床案例研究
带有性别歧视
过分强调性本能
20
Q

人格的行为主义角度

A

1⃣️斯金纳:
人格结构来自外部:认为行为完全是由环境刺激决定的,主张自由意志是幻觉。人格是与不同的刺激环境相联结的反应趋势的集合。
人格发展作为条件反射的产物:人们表现出一致的行为模式是因为操作条件反射对行为的强化与惩罚。当反应带来好结果(强化)时,反应就会增强
2⃣️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
认知过程和相互决定论:抨击纯行为主义忽视认知思维、感情等重要特征,主张人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环境并主动改变环境。人格因素决定行为和环境,同时也被这两方面决定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榜样来习得行为。当一个人观察其他人的条件反射时,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可以替代性地发生
自我效能感:一个人相信自己自己能够表现出取得应有结果的行为
3⃣️米歇尔和个体—情境之争:主要贡献是关注环境因素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行为。预测人们常会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表现

21
Q

评价人格的行为主义

A

优点:基于广泛的事实研究,而不是临床的直觉经验
批评:激进的行为主义去人性化的本质
过分依赖于动物研究
割裂了人格,忽略了认知过程

22
Q

人本主义视角(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理论:

A

1⃣️自我:(自我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天性、独特的特质和典型行为的信念集合。
不一致: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不相符,会破坏人的心理幸福感;
一致:…相符
2⃣️自我的发展:无条件的关爱是发展出一致性的关键
3⃣️焦虑和防御:当不一致发生时,会导致个体焦虑,个体会通过忽视、否定、扭曲现实来保护他们的自我概念

23
Q

人本主义视角(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A

1⃣️需要层次(生理与安全需要、归属与爱、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需要

2⃣️健康的人格:处于自我实现层次的人

24
Q

评价人本主义

A
优:强调主观认识比客观现实更重要
自我概念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构建
对健康人格的关注,为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批评:低可测性
对人性不现实的看法
不充分的证据
25
Q

生物学视角(艾森克的理论

A

1⃣️人格结构是特质的层级,大量表面特质⬅️更少的基本特质⬅️少数根本的高阶特质而来 高阶(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
2⃣️个人的基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
3⃣️内向的人更高程度的心理唤起,获得更多来自条件作用的压抑,更害羞更内向

26
Q

生物学视角(行为遗传学与人格

A

1⃣️共享的家庭环境对人格没有显著影响

2⃣️遗传定位技术使研究者去寻找特定的基因和行为方面的联系

27
Q

评价生物学视角

A

1⃣️行为遗传研究者有一些要建立遗传率系数的准确量级的强迫观念

2⃣️把行为嵌入到基因和环境构建中这种努力结果最终也是人为的

28
Q

自恋

A
一种夸大的自我重视、对关注和赞美的需求、权力感和利用别人的人格特质
夸张的重要感
持久的对关注的需求
难以接受批评
权利感
29
Q

民族性格

A

不同文化中普遍认同的一种人格原型

30
Q

个人/集体主义

A

个人:包括把自己的目标放在集体目标之前,用自己的贡献而不是群体成员的身份来定义自己

集体:把集体..个人之前,并且用所属的群体(家庭、宗族、工作团体)等定义自己